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繪畫的生命感悟散文

繪畫的生命感悟散文

當壹個詩人或作曲家接近精神疾病的邊緣時,他就是大師,畫出生命的感受。當他越過這條線時,他就是壹個神經質的人,就像舒曼,壹個數次在萊茵河上跳河自殺的音樂家,也像梵高,壹個割下自己耳朵獻給女人的大畫家。人們仍然無法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壹直在想,為什麽世界上有那麽多偉大的詩人、作家、音樂家選擇自殺,包括海明威、惠特曼、葉賽寧、舒曼、海子等等。他們的死因是人類無法解開的謎,他們所從事的藝術也是常人無法進入的謎。

以前的大畫家說的話,深刻的繪畫語錄,我都不懂。後來通過詩歌寫作,我才明白,詩歌的神秘,詩歌的神奇和繪畫藝術是相通的,相互滲透的。看了畫家的畫,我明白了,畫家的內心有壹個巨大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有許多靈性的藝術精靈在跳動。

八十歲時,李苦禪大師說十年後我可能會成為大師。結果十年後大師說,再過十年我也成不了大師。大師推翻自我、打破自我的過程,其實就是畫家心中精神性的東西的變化,以及對精神感知力的提升。

李可染大師有兩個備用章節,壹個是“七十歲才知道自己無知”。另壹個是“白發男學生”。看來師傅很謙虛。其實如果妳真的了解或者進入了大師的境界,妳會覺得那是壹個神聖美好的地方,不是壹般畫家能進入的世界。如果壹個畫家達到了這種境界,他就進入了神的境界。如果不能進入那個境界,就永遠體會不到繪畫的真諦。

畫家張英傑說,每當我欣賞古代繪畫的傑作時,我心中總有壹種錯覺。只要閉上眼睛,仿佛走進了繪畫的世界,走進了古人當時生活的空間,與古人進行了對話。我可以自由放松,公開評論古人的畫,然後拿出我的畫讓他們評論。也許外行人覺得荒誕、神秘、詭秘,似乎在說夢話。其實畫家有這種感應是完全正常的。有了這種錯覺和感覺,說明畫家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我不想在這裏評論畫家張英傑的繪畫藝術和繪畫水平。我只是想通過我和張英傑的對話來揭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畫家張英傑受到古人繪畫的啟發。只有當他到達了這種特殊語境下的繪畫空間,才會有這種錯覺和情境。正如李苦禪所說:“有時候我在壹種醉夢和幻想的心境下畫了好幾幅畫,將來看起來還挺有趣的,我不可能再畫同壹個了。正如懷素引用徐垚的詩句所說:“新奇無規矩,古思無墨。喝醉了就寫兩三行,醒了就寫不出來了。"

著名留法畫家朱德群在閱讀北宋範寬的《雪景寒林圖》時,也有此設想。他的心靈也進入了繪畫的意境,可以和範寬交心。他評價《雪景寒林圖》氣勢磅礴,影響深遠,感人至深。筆墨厚重潤澤,層次分明,可揉可渲染。

我想知道範寬聽了朱德群的評論後有什麽感受。我以前寫詩的時候,晚上睡覺都會夢到我所有的詩。有時候腦子裏會有很多美好的畫面。不僅是我,宋朝的蘇東坡大師也在白天和老僧下棋之後,晚上和李白杜甫長談。因此,畫家張英傑所說的感覺或幻覺是完全真實的、精神的、來自上帝的。

在與畫家張英傑聊天時,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他說他60歲之前,對繪畫壹竅不通。退休後,他才開始了解中國畫。我真的很佩服也很害怕像他這樣壹個有著深厚學識和修養的畫家能說出這樣的話。他60歲以後才開始了解中國畫,所以很難給我身邊那些自命不凡的畫家定位。我只能說,他們連中國畫的門檻都沒進,還停留在門外。

評論家評價中國的畫家,首先是評價畫的美感,其次是評價畫的意境。這些都沒問題。根據感覺來判斷壹幅畫是評論家的準則。但是壹個真正的批評家不應該只是畫和評論畫。在我看來,還應該從畫家最初的想法去深入他的內心。這是評價壹個畫家和他的畫的最終目的。

過去我壹直處於壹個誤區,認為中國的工筆畫家不容易。他們用壹年或幾年的時間完成壹幅畫,範文《畫人生的感覺》。事實上,當我進入藝術家張英傑的內心世界時,我突然感受到了寫意藝術家的艱難和用筆潤墨的深刻,不僅神秘而神奇,還有壹種神聖的童話感。李苦禪大師說:“妳提前計劃得越多,妳就越自信,妳的技能就越深,妳的法度就越完美。”。太熟了就俗了,太熟了就有味道了。畫完之後,好像不會畫了。板橋說得好,‘畫生而熟,筆生而似無心,不可寫。差不多破了才算夠!"

華寫意,筆未動,氣已吞。黃還為中國山水畫提出了“山骨韻”的理論。油畫家靳尚誼在歐洲參觀西方古典油畫家的作品時,非常感慨地說:我不會畫。他的情緒就像張英傑說他在60歲之前不會畫畫壹樣。當年張大千參觀畢加索畫室時,發現畢加索正在用中國的宣紙接近齊白石的梅菊,而不敢接近竹蘭。他覺得中國畫太博大精深了。張英傑說得好,越簡單的事情越復雜。

談到這裏,畫家張英傑感慨地說:“我堅信,有壹天,當西方人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時,他們壹定會向中國的文化下跪。事實上,說到這裏,畢加索已經代表西方藝術家向中國的繪畫藝術下跪了。

中國的繪畫不僅是文化藝術,更是壹種境界,壹門科學。李可染說,每當他進入繪畫,就像進入槍林彈雨。這種感覺,張英傑早就體驗過了。

談到素描的概念,畫家張英傑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說,寫作是寫有真情實感的對象,生活是靈魂,是生命。中國的畫家非常重視素描,每個畫家對素描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對於素描,很多人還停留在膚淺的、概念性的素描。素描的真正精髓,很多畫家都沒有理解。中國畫就是用筆墨呈現神韻,畫面生動傳神,從而呈現出繪畫的意境。

什麽是鋼筆?墨水是什麽?畫家張英傑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觀點。他認為筆是骨架,墨是韻。中國畫分四個字,即“神質、妙質、能質、逸品”。這也是延續至今的中國畫傳統和評價標準。唐代畫家張軒把畫家分為神、奇、能三類,每壹類又分為三類。張軒的作品屬於壹品。他經常不用顏色,甚至不用畫筆作畫。張軒的作品是超越神、奇、能三個範疇的。他是在自吹自擂還是在自嘲?我不敢亂說。張軒是唐代著名的畫家。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不貴彩畫。郝靜在《筆法》壹書中說“張躁外為樹石,充滿神韻神韻,用筆不多,真實思想突出,不貴華美,獨樹壹幟。”他的“廉而彩”和“小筆墨”的水墨畫法是繪畫技法上的壹大突破。張軒在世界上沒有留下什麽作品,他在理論上有很大的貢獻,對中國畫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自然由外而內,心由內而外”的創作方法,成為繪畫中的壹句不朽名言。

中國很少有人會讀畫,更有甚者,藏家盲目崇拜,往往被表面的虛榮心所蒙蔽。

幾年前,張英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畫家去廣州參加筆會,並在現場作畫。許多畫家把各種證書放在桌子上來引誘觀眾。外行人看到桌上的證書,立刻圍了上來,買了351幅畫,賣得真快,而不張揚的張英傑安靜地作畫,作品價格在每平方英尺4000左右。有錢人不知道哪個畫家的作品能代代相傳,就請懂繪畫的人。他們看了張英傑的畫,說,買吧,這真是壹幅好畫。

不管妳會不會畫畫,不管妳肚子裏有沒有墨水,經驗的深度都不停留在文字上,關鍵時候知識自然會發光。20世紀80年代,張英傑在長春博物館看到了八大山人的原作。仔細欣賞後,他對這幅畫提出了質疑,壹時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驚呆了。張英傑說八大山人畫的鳥眼不是這樣的。這麽多年來,張英傑看了很多畫論和名家的畫。每次進入畫家張英傑的畫室,我很少看到他畫畫。他總是在看帖子或者欣賞古人的畫。我想他壹定是在閱讀和欣賞這幅畫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的視覺中去了。不然他不會這麽癡迷。

在與張英傑的交談中,他隨意地向我展示了他的畫冊頁面和繪畫圖片。我仔細閱讀它們,然後來回翻看。我真的不想放手。他的水墨畫水平我就不再評價了。當畫家到達壹個巧妙的藝術空間時,他畫什麽並不重要,他怎麽畫是他自己的事。當我們評價壹個畫家的標準時,我們最好離開他們的畫,傾聽他們的聲音,跟隨他們進入五彩繽紛的繪畫語境,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他們純凈透明的內心,以及隱藏在其中的美麗多彩的空間。這是我與畫家張英傑交談後了解到的情況。根據張英傑的繪畫感受,我寫下這些膚淺的文字,請畫家批評指正。

  • 上一篇:純收藏和半收藏的區別
  • 下一篇:網絡小說作者排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