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萬德鎮的旅遊景點

萬德鎮的旅遊景點

萬德鎮風景優美,植被茂密,文物古跡豐富,自然資源豐富。有國家“4A”風景名勝區靈巖寺、臥龍峪大峽谷和鳳凰嶺旅遊度假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長城遺址和皖南遺址。並有龍居寺、黃巢村遺址、烽火臺遺址等旅遊景點等待開發。

靈巖寺

位於靈巖山南坡。靈巖山,又名房山,北魏李道元《水經註》中稱魚鳧山。它是泰山12的支脈之壹,距泰山主峰西北麓20公裏,海拔683.7米。靈巖的名字與十六國時期的朗公和尚有關。《神僧傳奇》雲:“郎公說泰山北巖下有千聽,石為之點頭。大眾告訴他,‘此山亦靈’,故名靈巖。”靈巖寺因山而得名。朗公建立的神廟在不到65,438+000年的時間裏興盛壹時。第七年(446),北魏皇帝吳泰(拓跋燾)的佛像被搶,所有的寺廟被摧毀。北魏孝明帝年間,法家禪師來此重建房山蔭下的寺廟,名為“神寶”(位於今小寺村南,僅剩廢墟),後又在房山陽建寺,名為“靈巖”(在此寺址東北甘露泉旁)。如今,靈巖寺是由唐朝貞觀年間的僧人高慧修建的。歷經宋、元、明幾代修繕,並非當初所建(多為宋代)。宋真宗靈巖寺更名為“景德鎮靈巖寺”。明成化四年(1468),改名“崇山寺”,嘉靖年間改名靈巖寺。靈巖寺興盛於北魏,興盛於唐宋。鼎盛時期有40多座寺廟,500多間禪房,500多名僧人。經過修繕和擴建,該寺布局宏偉,文物豐富。主要建築包括千佛殿、大雄寶殿、禦亭、鐘鼓樓和寶塔。還有唐宋以來的古跡,如姬翠的證龕、墓塔林、五華寺的石柱、唐代李詠的《靈巖寺頌》、元代日本高僧袁紹的《Xi庵禪師牌位》等。寺廟四面環山,深邃幽靜。寺內外的柏寒、墨錠松、朗公石、龔克床、壹線天、對松橋等景點都很有趣。明代學者王世貞說“靈巖是泰山背上最幽靜的地方,不靈巖不能遊”。1982年3月,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淩盛宴方婧

位於寺廟區的西端,是壹個石頭廣場。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靈巖景區”二字由艾辛喬羅·李鴻題寫。靈巖寺紀念碑位於靈巖寺魯班洞。是唐代大書法家李詠於天寶元年(742)所作。字體是行書***21行,滿41字。碑最早見於宋代趙明誠的《金石錄》。清乾隆年間,阮元寫《左山石頭記》時,這塊碑並不為人所知。鹹豐六年(1856),書法家何訪濟,得此碑,已碎為兩石,字亦殘缺不全。

大靈巖寺紀念碑

原本嵌在廣場劇場前,現位於靈巖寺大門西南,成為迎接遊客的標誌。《大靈巖寺》壹詞作於元三年(1343)。

釋迦牟尼殿

它位於千佛殿的東面。宋崇寧大觀住持仁欽,創建之初是作為僧人念經的場所。明朝年間,魯王贈塑佛像壹尊,後改名大雄寶殿,寬5間,深6間。前面是遊廊式的滾動棚頂,後面是堅硬的山頂。它建造得很精致,上面有長長的角和黑色的瓷磚。現存的大廳建於清朝中期。

千佛殿

位於寺內,是靈巖寺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主體建築。它是由唐代僧人惠崇建造的,並在宋代進行了擴建。這是唐宋時期的大雄寶殿。其中的千佛堂最早見於宋清時期張公良《周琦景德鎮靈巖寺筆記》:“千佛堂、板州堂、碧芝塔,皆為古寺塔”。現存寺廟為明代嘉靖年間重修,梁間有“明萬歷十五年定海九月初八重修”的墨跡。千佛殿立於石基之上,臺階11,高約2米。大殿寬7間,深4間,單檐屋頂,灰瓦綠琉璃瓦,前檐8根石柱,雕刻精美。經過幾代人的重建,有些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但依然保留著唐宋的風格。在千佛殿的中間,有壹個長方形的石頭基座,上面有三尊大佛,中間是毗盧真納佛,相傳是統治時期錢塘的慧和尚制作和運輸的。它畫著藤胎,坐在蓮花座上。東面是藥師佛,建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西側為阿彌陀佛,建於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材質為銅。墻四周有數千尊高30厘米的小型青銅或木制佛像(明代建造的不到壹半),故名“千佛殿”。在寺廟的東、西、後墻的基座上有40尊羅漢泥塑。這些雕像是北宋宣和年間宋齊捐建的。它們原列在魯班洞上的“十王殿”,清末移至千佛殿。每尊羅漢泥塑高65,438+0 ~ 65,438+0.2m,妝容用朱紅、黃丹、雄黃、石綠、靛藍、天藍、茄皮紫等礦物顏料繪制,永不褪色。每壹尊羅漢膚色不同,袍、袖、帕、帶、流蘇、花邊圖案,色彩和諧而精密,與身份、儀態十分和諧。每壹個阿羅漢的面部表情、情緒、喜怒哀樂都是壹個樣,擺脫了壹般佛教造像的固定形式。關於羅漢的造型年代,《山東通誌》載:“宋靈巖寺造五百羅漢,宣和六年”。1982年維修時,在泥腔和殿壁上發現銅錢78枚,其中“五銖”1枚,“開元鮑彤”16枚。其余為宋代前三代銅錢,***18種61枚。以上實物資料證實,羅漢確實是宋代定型的,距今已有800多年,是我國泥塑藝術瑰寶之壹。清末學者梁啟超於1922年七月來此遊覽,親筆題寫“海中第壹雕”,立於千佛殿前。

比芝塔

高聳於千佛殿西北100米處,是壹座12的亭式建築,8角9層,底周長48米,高54米。通體灰色,底座為石質,有冥界酷刑場景浮雕(現埋地下)。這座塔由青磚砌成,東、西、北、南四面都有門。最下面三層是雙檐,其余是單檐。塔的屋檐由兩個拱門組成,花的數量逐級變化,塔的高度和直徑自下而上逐級遞減,體面而宏偉。塔底有塔心柱,1 ~ 4層布置有爬塔梯。塔身5層以上用實心磚砌築,臺階設在塔身外檐上。登塔時必須繞過塔檐,才能到達塔頂。塔頂是鐵塔剎,由復合碗、相輪、圓燈、升月、圓球組成。另外8根鐵鏈被8個金剛拉在9層樓高的塔檐上加固。如果妳爬到9層樓的塔頂,妳可以欣賞靈巖的景色。碧芝塔創建於宋代。

墓塔森林

位於千佛殿西南0.5公裏處,有唐宋至明清靈巖寺方丈佛塔167座。其中唐代1,北宋6件,晉代5件,清代3件,其余為元明時期遺物。北81童。這些墓葬和銘文反映了不同時期的雕刻特點和寺廟的史實。墓塔形制多樣,造型簡約,雕刻精細。壹般墓塔由塔基、塔身和塔閘組成。塔座多為方形或圓形,雕成蓮瓣金剛和力士頂托,高達數層,有的做成住友座。塔壹般很高,有圓形、長方形、鐘形等。,而且每壹個都刻有祖師的名字和年號。塔頂壹般為長方形,雕有蓮花花瓣和圓形相輪,上面有寶瓶或相輪尖。

讀書俱樂部

位於千佛殿東北,由唐代住持惠崇和尚修建,用來存放皇帝贈送的書籍。現存的建築是明朝的遺跡。最初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桓》、《仁宗趙真》等禦書。在金振宇統治時期(1213 ~ 1217),被士兵殺死。皇家藏書被毀,但戈偉幸存了下來。亭額為宋代僧人仁欽的篆書。亭前有宋代詩人蔡卞題寫的《童淵經》碑,優美豪放,成為靈巖名筆。壹株青瓷檀香長在禦亭門楣的墻壁縫隙裏。其古枝縱橫,盤根錯節,形如雲霧。稱為“雲檀”或“銀檀”,又名“千歲檀香”,是壹大勝利。

卓西泉

位於柏寒東北部,苔蘚懸崖上。穿靈巖寺始建於前秦永興年間。祖師法禪師初建寺時,白虎馱經,青蛇引路靈巖。轉了很久,他發現沒有水了。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壹個樵夫用手指了指,說雙鶴鳴響的地方有壹口泉,然後他就消失了。官方禪師順著樵夫指的方向望去,他看到兩只白鶴尖叫著飛出了大山,朝著起飛的方向望去,他看到了兩股清泉。法律禪師將張西插入地下休息,當他拉出張西時,另壹股泉水湧出。官方禪師將這三個泉命名為“雙鶴”、“白鶴”和“卓溪泉”,也稱為張西泉。在懸崖上,有2個大字額碑和詩碑,上面刻著“卓西泉”。卓溪泉是泉城72個新泉之壹。

道袍泉

位於仙人巖東面,靈巖寺內的“轉輪藏”,在寺遺址的懸崖下。又名“銀泉”、“獨孤泉”,是濟南新72泉之壹。春天的激流壹年四季取之不盡。人們在泉邊鑄有“鐵袈裟”的鐵,故稱袈裟泉。這個泉泉水源豐富,水質甘甜。以前靈巖的和尚都用這種水。泉水來自涵洞,註入半圓形石池,然後蜿蜒繞流,從石雕龍口噴出。水池四周回廊蜿蜒,水質清澈見底,金鯽魚嬉戲。水池四周綠樹成蔭,峭壁聳立,令人心曠神怡。鐵袈裟立於泉邊,兩物相映,更顯古樸深邃。

譚寶全

位於靈巖景區明紮山腳下,泉上有壹株千年青檀,故名譚寶泉,泉水從根部流下。

出來,變成壹個3米見方的水池,泉水常年取之不盡,雨季從方池上口溢出。檀寶泉是濟南新72泉之壹。

煙塔歷史遺址

位於齊長城以北1.5km萬德鎮萬德南村南京福公路東側。現有土層高20m,長31m,寬16m。點火點底座高4m,寬11m,寬8m。周圍的地上散落著灰陶和黑陶的碎片。這座烽火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遺跡,是長清縣唯壹的1。

黃遺址

位於萬德鎮石湖同村南2.5公裏,海拔628米的黃山上。現存遺址有1墻,位於黃山主峰東北的寨門,高3.5米,寬2米,長約50米。由毛石築成的半窯洞式建築地基約有26處,分別位於東村的下坡和有用山的南崖。山頂有壹個很大的旗桿洞,發現了金屬武器和碎陶瓷。它是晚唐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率領軍隊的壹個重要據點。

姜女祠遺址

位於萬德鎮長城村北,原有美女祠堂正殿5座,內有蔣女及其夫婿塑像,正殿前為天王殿,還有東西兩翼、鐘鼓樓等。目前只剩下遺址,觀音寺、美女祠堂、宣帝亭的1塊石碑,是明代嘉靖四年(1525)重修的,還有幾塊殘碑。

坦普爾·黃三

位於萬德鎮石莊村西北,為單檐硬山建築。三室寬,1室深,屋頂全灰布瓦。有清代壁畫,寬9.4米,長5米,高4.2米。此外,黃三寺始建於明代,碑文為1。該寺建於萬歷三十五年(1607)。它保持著原貌,壁畫依然清晰。

臥佛城

世界上最長的室內臥佛就在臥佛之城,世界上最長的室內臥佛。它長48.5米。10米高。五百羅漢中國畫浮雕。整個佛寺。保護者的神殿。天龍八部堂。等第六廳。七十二像,古代佛文化。萬小佛。

  • 上一篇:管理文件的三種操作技巧
  • 下一篇:老南瓜可以洗幹凈再收藏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