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羊祜傳文言文

羊祜傳文言文

1. 《晉書·羊祜傳》全文譯文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並以清德聞。(晉武)帝有滅吳之誌,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祜率營兵出鎮南夏,開設庠序,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聽之。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余裏,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令吳罷守。於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

祜以孟獻營武牢而鄭人懼,晏弱城東陽而萊子服,乃進據險要,開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奪吳人之資,石城以西,盡為晉有。自是前後降者不絕,乃增修德信,以柔懷初附,慨然有吞並之心。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人有略吳二兒為俘者,祜遣送還其家。吳將陳尚、潘景來寇,祜追斬之,美其死節而厚加殯斂。景尚子弟迎喪,祜以禮遣還。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遊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於是吳人翕然悅服,稱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寢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陳伐吳之計。疾漸篤,乃舉杜預自代。祜卒二年而吳平,群臣上壽,帝執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選自《晉書·羊祜傳》)

[附譯文]

羊祜,是泰山南城人。祖輩世代做二千石壹級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聞名。晉武帝有滅吳的打算,任命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羊祜率軍鎮守荊州,開辦學校,安撫教化遠近的百姓,深得江漢壹帶百姓的愛戴。與吳人開誠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離開的,都聽任各自的心願。東吳石頭城的守軍距襄陽地界七百余裏,常騷擾邊地,羊祜認為是壹大邊患,最終用巧妙的計策使吳國撤去守軍。於是晉國戍邊巡邏的士兵減少了壹半,所減士兵用來墾荒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羊祜剛到荊州時,軍中沒有百日的存糧,到了他鎮守荊州的後期,有可供十年的糧草的積蓄。

羊祜鑒於春秋時魯國的孟獻子在武牢築城而鄭國懼怕,齊國的晏弱在東陽築城而萊子畏服,就占據險要地勢,築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奪取了吳國人大量的資源,吳國石頭城以西,都成為了晉國的地方。從此吳國人前後來歸降的人絡繹不絕,羊祜於是就修德講信,來安撫初降的吳人,有吞並東吳的慷慨大誌。每次和吳國人交戰,總是先約定日期,不搞突然襲擊。有人俘虜了吳國人的兩個小孩,羊祜便把他們遣送回家。吳國將軍陳尚、潘景來侵犯邊境,羊祜派兵追擊並殺了他們。羊祜很贊賞他們為國而死的氣節,就用隆重的禮節安排他們的喪事。潘景、陳尚的家人迎喪時,羊祜以禮發送。羊祜行軍每到吳國境內,在田裏割谷作軍糧,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價值,送壹些絹來補償人家。每次在江漢壹帶會眾打獵,總是限在晉國範圍(不進吳國境內)。打獵時如有被吳人射傷的禽獸卻又被晉兵得到了的,都原樣送還吳人。於是吳國人都心悅誠服,稱羊祜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病重臥床,請求進京。等到陪皇上坐談時,當面陳奏伐吳的計謀。病情漸漸加重,就舉薦杜預來代替自己。羊祜死後二年,吳國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稱賀,武帝端著酒杯流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2. 尋晉書.列傳4.羊祜傳的譯文

羊祜,是泰山南城人。祖輩世代做二千石壹級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聞名。晉武帝有滅吳的打算,任命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羊祜率軍鎮守荊州,開辦學校,安撫教化遠近的百姓,深得江漢壹帶百姓的愛戴。與吳人開誠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離開的,都聽任各自的心願。東吳石頭城的守軍距襄陽地界七百余裏,常騷擾邊地,羊祜認為是壹大邊患,最終用巧妙的計策使吳國撤去守軍。於是晉國戍邊巡邏的士兵減少了壹半,所減士兵用來墾荒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羊祜剛到荊州時,軍中沒有百日的存糧,到了他鎮守荊州的後期,有可供十年的糧草的積蓄。

羊祜鑒於春秋時魯國的孟獻子在武牢築城而鄭國懼怕,齊國的晏弱在東陽築城而萊子畏服,就占據險要地勢,築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奪取了吳國人大量的資源,吳國石頭城以西,都成為了晉國的地方。從此吳國人前後來歸降的人絡繹不絕,羊祜於是就修德講信,來安撫初降的吳人,有吞並東吳的慷慨大誌。每次和吳國人交戰,總是先約定日期,不搞突然襲擊。有人俘虜了吳國人的兩個小孩,羊祜便把他們遣送回家。吳國將軍陳尚、潘景來侵犯邊境,羊祜派兵追擊並殺了他們。羊祜很贊賞他們為國而死的氣節,就用隆重的禮節安排他們的喪事。潘景、陳尚的家人迎喪時,羊祜以禮發送。羊祜行軍每到吳國境內,在田裏割谷作軍糧,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價值,送壹些絹來補償人家。每次在江漢壹帶會眾打獵,總是限在晉國範圍(不進吳國境內)。打獵時如有被吳人射傷的禽獸卻又被晉兵得到了的,都原樣送還吳人。於是吳國人都心悅誠服,稱羊祜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病重臥床,請求進京。等到陪皇上坐談時,當面陳奏伐吳的計謀。病情漸漸加重,就舉薦杜預來代替自己。羊祜死後二年,吳國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稱賀,武帝端著酒杯流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祜寢疾,求入朝。及代坐,面陳伐吳之計。疾漸篤,乃舉杜預自代。

這句的翻譯:羊祜病重臥床,請求進京。等到陪皇上坐談時,當面陳奏伐吳的計謀。病情漸漸加重,就舉薦杜預來代替自己。

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1)本題是鑒賞詩歌的形象及評價作品的思想情感.此類題壹般要整體感知詩歌,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然後再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 本詩是吊古傷今之作,抒發了時光已逝,而才華無處施展的苦夢.頸聯寫登山所見.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雕零,壹片蕭條景象.此景與詩人的心境正好是壹致的,所以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最後總結答案.(2)本題是賞析詩歌的思想內容.此題應該在理解整首詩的基礎上,尋找出與之相關的信息.可抓住與之相關的關鍵詞“留勝跡”“復登臨”“尚在”,聯系與詩歌相關的典故,加以理解.最後總結答案.參考答案:(1)①描繪了壹幅水枯天寒,淒冷、蕭條的畫面(2分)(類似意思即可,如:水落石出清冷淒寂,草木雕零淒冷蕭索)②水落,魚梁洲更多露出水面;天冷,遠處的雲夢澤更加深遠,烘托出(襯托出,借景抒情表達出)作者傷感之情(或“深秋的雕零,使詩人觸景生情,不能不使他有時光易逝、空懷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慨嘆”).(3分,其中襯托或烘托或借景抒情自占1分,翻譯或者解釋句子2分)(2)①勝跡猶存,光陰流逝.②寒冬(或者深秋)登臨,觸景生情.③懷古傷己,壯誌未酬.(三方面意思對即可,聯系詩句簡要分析即可,每點2分)譯文: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跡,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濕了衣襟.鑒賞: 這是壹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據《晉書?羊祜傳》,羊祜鎮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壹次,他對同遊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後,襄陽百姓於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壹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壹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兩句緊承首聯.“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此處所說的“勝跡”,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 頸聯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於“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雲夢澤,壹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雕零,壹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尾聯兩句將“峴山”扣實.“羊公碑尚在”,壹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壹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具有壹定的哲理性,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 *** ,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C 2.D 3.C 4.⑴天水百姓包括少數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親自到京城上書,請求留下魯芝繼續做天水太守。

(5分。大意2分。

關鍵詞:“夷夏”、“闕”、“乞”各1分) ⑵先生您處在伊周的高位,壹旦獲罪被罷免,即使想牽壹條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說統領人)。(5分。

大意3分。關鍵詞:“見黜”、“雖”各1分) 1、(“遜”應為“退、退讓”) 2、(A.於是、就 B.因為 C.都表轉折 D.第壹個為代詞“他的”,第二個副詞,表推測“大概”) 3、(“魯芝深得曹爽信任”有誤。

見第二段) 附參考譯文: 魯芝,字世英,扶風郿縣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戶人家。

他的父親被郭泛所害。魯芝從小流離失所。

十七歲時遷居雍地,致力於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舉薦為上計吏,後被州郡征召為別駕。

魏車騎將軍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魯芝。於是舉薦為孝廉,提升魯芝為郎中。

剛趕上蜀相諸葛亮入侵隴右,郭淮又聘用魯芝為別駕。平定了西蜀的入侵之後,郭淮又極力向公府舉薦,魯芝被任命為大司馬曹真的屬下,後調任為臨淄侯文學。

鄭袤向司空王朗推薦魯芝,司空王朗也很器重魯芝,後封魯芝為騎都尉、參軍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後來又升任為尚書郎。曹真親自督促關右軍務時,魯芝又參與大司馬府的軍機大事。

曹真去逝後,宣帝代替曹真督促關西軍務,於是任命魯芝參與驃騎軍事,後調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鄰,常被蜀軍侵犯掠奪,人口壹直在下降,盜賊四起。

魯芝竭力鎮守防衛。又建立集市貿易,幾年的工夫,被掠奪的土地都收復了。

又調任他為廣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數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親自到京城上書,請求留下魯芝繼續做天水太守。

魏明帝答應了這壹請求,並且下詔嘉獎,以黃霸之美勉勵他,加封他為討寇將軍。 曹爽輔政的時候,魯芝被拜為司馬。

多有正直的言論和深遠的謀略,然而曹爽卻不采納。等到宣帝起兵要殺曹爽的時候,魯芝又率領他的手下竭力保護曹爽,並勸曹爽說:“先生您處在伊周的高位,壹旦獲罪被罷免,即使想拉壹條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說統領人),如果挾天子保住許昌,依仗帝王的威儀,號令天下征討天下,誰敢不聽從您呢!如果放棄這個決策而束手待斃,那不是想去東市被殺頭,難道不令人痛心嗎?”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沒有聽取魯芝的意見,於是束手就擒。

魯芝也受到牽連而被下獄,論理當死,但他始終凜然不阿,始終不改堅貞的氣節。宣帝很喜歡他,於是赦免了他。

武帝登基後,調任鎮東將軍,進爵為侯。因為他為官清廉為臣正直,向來不置辦田宅,於是武帝派軍士為他造了壹座有五十間房屋的宅院。

魯芝知道後,借口年高力微,告老還鄉,向朝廷請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於是征召為光祿大夫,賜以特殊的地位,禦賜隨行吏卒及車馬。羊祜作為車騎將軍,於是以自己的位置讓魯芝,說:“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欲,為人謙和而不茍同,年邁華發,卻始終在盡為臣之禮(孝命朝廷),尚且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我卻超越了他(坐這麽高的位子),憑什麽來化解天下人(對我)的怨恨呢!”皇上沒有聽取。

(可見)他被人敬重到了這樣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時年八十四歲。

武帝為他哀悼,並禦賜大量的車馬作為送葬之用,賜謚號貞,並賜墓地百畝。

5. 文言文~何攀傳翻譯

何攀,字惠興,蜀郡郫人也。仕州為主薄。屬刺史皇甫晏為牙門張弘所害,誣以大逆。時攀適丁母喪,遂詣梁州拜表,證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為益州,辟為別駕。濬謀伐吳,遣攀奉表詣臺,口陳事機,詔再引見,乃令張華與攀籌量進時討之宜。濬兼遣攀過羊祜,面陳伐吳之策。攀善於將命,帝善之,詔攀參濬軍事。及孫皓降於濬,而王渾恚於後機,欲攻濬,攀勸濬送皓與渾,由是事解。以攀為濬輔國司馬,封關內侯。轉滎陽令,上便宜十事,甚得名稱。除廷尉平。時廷尉卿諸葛沖以攀蜀士,輕之,及***斷疑獄,沖始嘆服。遷宣城太守,不行,轉散騎侍郎。楊駿執政,多樹親屬,大開封嘗,欲以恩澤自衛。攀以為非,乃與石崇***立議奏之。語在崇傳。帝不納。以豫誅駿功,封西城侯,邑萬戶,賜絹萬匹,弟逢平卿侯,兄子逵關中侯。攀固讓所封戶及絹之半,余所受者分給中外宗親,略不入己。遷翊軍校尉,頃之,出為東羌校尉。征為揚州刺史,在任三年,遷大司農。轉兗州刺史,加鷹揚將軍,固讓不就。太常成粲、左將軍卞粹勸攀涖職,中詔又加切厲,攀竟稱疾不起。及趙王倫篡位,遣使召攀,更稱疾篤。倫怒,將誅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於洛陽,時年五十八。攀居心平允,氵位官整肅,愛樂人物,敦儒貴才。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遺滯。巴西陳壽、閻乂、犍為費立皆西州名士,並被鄉閭所謗,清議十余年。攀申明曲直,鹹免冤濫。攀雖居顯職,家甚貧素,無妾媵伎樂,惟以周窮濟乏為事。子璋嗣,亦有父風。

譯文

何攀,字惠興,是蜀郡郫地的人。他在州裏任職主薄,上司刺史皇甫晏被牙門張弘所陷害,被誣告有大逆之罪。當時何攀正在守母喪期間,就到梁州上奏章,證明皇甫晏不會謀反,皇甫晏的冤情因此而得到平反。

王濬在益州時,將他征辟為別駕。王濬計劃攻打吳國,派遣何攀奉表去拜會臺閣,口頭陳述計謀。皇帝下詔兩次引見,於是命令張華與何攀壹起籌劃進軍攻打的時機。王濬還派何攀去拜訪羊祜,面陳攻打吳國的計劃。何攀善於奉命行事,皇帝認為他不錯,下詔要何攀參與到王濬的軍事工作中。後來,孫皓向王濬投降,而王渾為自己去得遲而惱火,想攻打王濬,於是何攀勸王濬把孫皓送到王渾那裏,這件事就此解決。

朝廷又讓何攀做王濬的輔國司馬,並封為關內侯。後來他轉任滎陽令,提交了有力國家又方便推行的十件事,得到了不少好名聲。又任廷尉平。當時,廷尉卿諸葛沖看何攀是蜀地人,所以很輕視他,後來壹起審理疑案,諸葛沖這才為之嘆服。他升任宣城太守,但沒有去,又轉任散騎侍郎。

楊駿掌朝中大權時,拉了很多親戚當官,又大肆封賞,想要遍施恩澤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何攀認為這樣不對,於是和石崇壹起提交議狀上奏。奏文在石崇傳內。皇帝沒有采納。後來他又以參加鏟除楊駿的功績,被封為西城侯,食邑萬戶,賜絹萬匹,他的弟弟何逢被封為平卿侯,其兄長的兒子何逵被封為關中侯。何攀堅持讓出自己所受的封戶和壹半的絹物,其余受取的封贈全分給了直系、旁系的本宗親戚,壹點都沒留給自己。

後來又任翊軍校尉,不久,出朝廷任東羌校尉。又被任命為揚州刺史,在任三年,遷任大司農。又轉任兗州刺史,加封鷹揚將軍,他堅持退讓不願就職。太常成粲、左將軍卞粹勸何攀就職,皇帝還親自下詔,懇切而嚴肅地要求,何攀竟稱病不起。

後來趙王司馬倫篡位,派遣使者召見何攀,他更加稱自己病勢沈重。司馬倫大怒,要殺了他,何攀不得已,帶病接受召見。死於洛陽,享年五十八歲。

何攀居心公平允當,做官時講究嚴肅整齊,喜愛才能傑出的人,對文士厚重,愛惜人才。在梁、益二州任中正時,招引棄置未用的人才。巴西之地的陳壽、閻乂、犍為、費立都是西州的名士,而且都被鄉裏說壞話,被清議了十余年。何攀幫他們申明了曲直,他們都得以免於冤枉。何攀雖然身居要職,但家裏非常清貧、簡樸,沒有收置妾媵和伎樂,還專門做周濟窮人、救濟有難處的人的事。他的兒子何璋繼承了爵位,何璋也有他父親的作風。

6. 羊祜碑文的內容是什麽

妳好,我查了壹下資料。

是這樣的: 《羊公碑》明重刻之石今已不存。如果妳要看,應該去查壹下這幾本書——其文錄存於《全晉文》卷七十、〔乾隆〕《湖廣通誌》卷壹—二、《襄陽府誌》卷九五、《襄陽金石略》卷三、《下荊南道誌》卷二四等書中,均系據明弘治碑拓著錄。

妳所說的這個羊祜碑全題稱《晉故使持節侍中太傅矩平成侯羊公碑》,晉·李興撰,刻立於西晉永興年間。其碑記羊祜居朝出鎮,德高行恭、澤被江漢之勛業;及其卒後故吏高文、奚廉***揭貞石,刊勒盛軌之事。

是不是又叫做墮淚碑? 孟夫子詩裏的“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資料上說:先是羊祜卒時,襄陽父老於祜舊遊處建碑立廟,《晉書》卷三四《羊祜傳》中記:“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李興所撰《羊公碑》刻立後,為時人所推重,遂將“墮淚碑”之名移貫此石。 “墮淚碑”傳至南齊時,壹度遭到毀棄。

據《南齊書·張敬兒傳》載,軍閥張敬兒據襄陽時,“欲移羊叔子墮淚碑,於其處立臺,綱紀諫曰:‘羊太傅遺德,不宜遷動。’敬兒曰:‘太傅是誰?我不識也。”

“墮淚碑”可能在此時被毀。但過了不久,即南梁大同十年(544),“墮淚碑”又被重新豎立。

並由劉之遴撰文,記重立始末,劉靈正書丹,刻於碑陰。這便是《金石錄》中所著錄的《梁重立羊祜碑》。

宋人《集古後錄》記述此碑雲:“羊公‘墮淚碑’,不著撰人名氏,《襄陽耆舊錄》謂李興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闕落,命別駕從事劉伯雄撰模立此本。

碑壹丈壹尺。”《隋書·藝文誌》總集類有“《羊祜墮淚碑》壹卷”,或即指此碑本。

梁碑傳至唐代佚失,時人李景遜重立此碑,事見《輿地碑目》。五代或宋初,峴山羊祜“墮淚碑”再次被毀,宋人《集古後錄》已稱碑“今不存矣”。

宋景佑間,晏肅重立此碑。後復佚,元人楊廷臣再鐫石立於舊址。

爾後又毀於兵燹。直至明弘治四年(1491)方被重新刻立,碑文仍用李興《羊公碑》之辭。

妳自己可以去看看:/view/49/270277我再查了壹下《全晉文》《湖廣通誌》《襄陽府誌》《襄陽金石略》《下荊南道誌》這些書網上都看不了,可能要自己去圖書館借閱。

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峴山亭記歐陽修峴山臨漢上,望之

小題D 小題D 小題A 小題B 小題(1)然而它知名於荊州,難道不是因為那些人的原因嗎? (2)難道不都是說明他們太珍愛自己的名聲而過於無窮思慮嗎?或者因為過於重視自己所以想得這麽遠吧? (3)既在四周修建了壯觀的回廊,又將後軒擴大,使它能與亭子相稱。

解析: 小題(“勝勢”在此是“美好景致”。) 小題(“而”均為連詞,表遞進。

A“以”分別為“因為”、“用”,B“因”分別為表原因、表結果,C“於”分別是表對象、表被動。) 小題(“風流”此指流傳下來值得稱道的事跡) 小題(“在此與吳激戰”誤) 小題無 譯文: 峴山面臨漢水,看上去山勢突出高大,(實際上)它是周圍群山之中的小山。

然而它在荊州特別有名,這難道不是因為那裏的人(才著名)嗎?那些人是誰呢?是羊祜叔子、杜預元凱。當晉與吳用武力相爭時,常常要倚仗荊州,以它為軍事重地,而羊祜杜預二人相繼在這裏,就平定東吳,成就了晉的統壹大業,他們功業已經超過了當世之人。

至於他們成功的事跡產生的影響,廣泛傳揚於江漢之間,到現在人們仍然思念他們,而對於羊叔子的思念特別深。大概是元凱憑他的功勞業績,叔子憑他的仁義品行,二人所作所為有所不同,然而卻都足以流傳不朽。

我很懷疑那些(已有功業傳世)卻又反過來急切追求後世功名的人,什麽原因呢?傳說羊叔子曾登上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訴他的部下,認為這山壹直矗立在那裏,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滅無聞,因此羊叔子聯想到自己而十分悲傷。然而(他)惟獨沒有想到這座山是因為有了自己才特別著名的。

元凱在兩塊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業,壹塊安置在這座山上,壹塊投到漢水之中。(他這樣做)是知道山巒溝壑有變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時也會磨滅的。

難道(他們)都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影響而作如此充分的憂慮呢,還是(他們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遠呢? 峴山上本來有亭,世上人們傳說是羊叔子所遊歷休憩之處。那裏建築屢興屢廢的原因,就是後世之人敬慕他們的名聲而思念他們的人很多。

熙寧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輝憑光祿卿的身份作襄陽長官。第二年,因為峴山亭的破舊,(史君中輝)就擴大並且重新建造了這座亭,在環繞著亭子建造了壯麗的回廊後,又擴大了亭子後軒,使後軒與亭子的大小規模相稱。

史君輝聞名於世間(天下),在他從政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聲望。襄人安定於他的執政,樂於跟從著他,也就根據史君的官職名號,為峴山亭的後軒命名為光祿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記錄史君的事跡,打算用這辦法讓史君與羊叔子、杜元凱之名聲壹起流傳久遠。

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這種行為舉動。於是他前來向我托付寫亭記。

我認為,史君知道並敬慕羊叔子的風範而(想)承襲他在民間流傳的事跡,那麽史君的為人表現和誌向(如何)就可以想見了;襄人敬愛史君而生活安定樂逸,那麽史君的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這些就是襄人想寫下來的。

(我想)那峴山周圍的秀麗風光和籠罩於幽深杳遠之中的草木雲煙,它們於空曠原野上時隱時現,可以供給登高遠望寫出憂思愁苦詩文的人,適合他們觀覽時得到它,滿足它。至於這座峴山亭的屢興屢廢,(或許)有人自會寫出亭記,有人認為不必深究其中的詳情,(這些)我都不再說明了。

8. 羊祜壹詞在古代詩詞中有何說法

(羊公、羊叔子)根據 《晉書?羊祜傳》記載,羊祜,字叔 子,晉泰山南城人」封鉕平侯,以征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守襄陽 長達十年,他在期間屯田儲備,以信義綏懷遠近,並且開設學校,深得 民心。

時人尊稱其為“羊公”。他喜愛山水,常登峴山欣賞風景。

他死 後,荊州百姓為他在此建碑立廟,以示懷念。後代詩人用此典故很多,常 用作吟詠州郡長官,也用作詠登臨攬勝。

唐?方幹《題睦州郡中千峰 謝》:“何事此中如世外,應緣羊祜是仙才。”唐?朱景玄《華山南望春》:“何因著山屐,鹿跡尋羊公。”

唐?張 說《四月壹日過江赴荊州》:“比肩羊 叔子,千載豈無才。”。

  • 上一篇:經典晚安心語:人生是壹個過程,不是終點。
  • 下一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哪裏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