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美國太平洋艦隊旗艦?

美國太平洋艦隊旗艦?

“藍嶺”號資料圖美國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10已於10月28日抵達香港訪問。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發言人拒絕透露藍嶺旗艦何時離開香港,甚至其下壹個目的地來自哪裏。該艦曾於今年2月17日訪問香港,這是美國軍艦今年第三次訪問香港。美國海軍卡爾·羅宇勝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於8月6日至11日來港休整。美國軍艦每次來港,官兵都會上岸消費。壹些美國水兵28日晚登陸,開始花錢。信息:“藍嶺”號6月服役1970 11。它長194米,寬32.9米,吃水8.8米,滿載排水量18372噸。主機采用兩臺22000馬力的蒸汽輪機,單軸推進,航速23節。船員是821。旗艦,海上作戰指揮的中樞,艦隊中的“老大哥”,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作為西太平洋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第七艦隊的旗艦,“藍嶺”號自然是世界矚目的焦點。對於廣大船舶愛好者來說,“藍嶺”號非凡的生活體驗、獨特的設計和優越的性能更是令人神往。全新的“專業”旗艦在人們通常的概念中,旗艦壹定是艦隊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性能最好、裝備最先進的船。比如日德蘭英國主力艦隊的旗艦,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馬島戰爭英國特混編隊的旗艦,競技神,這些著名的旗艦都有兩個作用,既是艦隊的指揮艦,也是最有效的主力戰艦。“藍嶺”是不同的。雖然其長長的甲板布局從遠處看像壹艘輕型航母,但實際上“藍嶺”號除了少量的近距離自衛武器外,沒有任何攻擊能力。在海上作戰中,“藍嶺”除了指揮控制功能外,幾乎不承擔其他作戰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藍嶺”完全是壹艘“專業”旗艦。事實上,在“藍嶺”服役之前,第7艦隊的旗艦壹直由性能先進的大中型水面艦艇服役。從1950開始,重巡洋艦羅切斯特號,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重巡洋艦海倫娜號和聖波爾號,導彈巡洋艦普羅維登斯號和輕巡洋艦俄克拉荷馬號擔任第7艦隊的旗艦。美國海軍在長期的使用中,感覺到作為旗艦的戰鬥艦艇在作戰使用上有很多不便和困難。服役中的大中型主戰艦艇裝備有大量各種武器和電子設備,艦艇甲板極其擁擠,無法安裝完整的通信指揮設備。各種無線電通信和電子設備同時使用時,相互幹擾嚴重,有時甚至造成指揮中斷;主戰艦艇在擔任旗艦指揮任務後,實際上很難完成本應承擔的作戰任務。尤其傷害美軍的是,隨著艦隊的大型化、作戰任務的多樣化和作戰行動的復雜化,艦隊指揮官需要處理的信息量是前所未有的,僅僅依靠指揮官的頭腦和意誌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命令。1963年北約的壹次例行海軍聯合演習中,壹周之內,總部收到的各種電報厚達1.8米。指揮員需要以平均兩分鐘的速度閱讀和處理這些信息,所需要的時間、精力和指揮效果可想而知。旗艦缺乏指揮能力在兩棲作戰中最為突出。現代大規模兩棲作戰幾乎包括了海軍的所有戰術行動。旗艦需要指揮控制涉及空中、海上、水下、陸地的復雜作戰行動,普通艦艇根本無法勝任。在此背景下,美國海軍已經形成共識:僅靠改裝提高戰鬥艦艇的指揮能力已經不能滿足大規模兩棲作戰的需要,必須建造專門的艦隊指揮艦,全面實現海軍指揮控制能力的現代化。1969 65438+10月,壹艘全新的戰艦在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下水。次年165438+10月,這艘名為“藍嶺”的新戰艦加入美國海軍。經過壹段時間的測試和試驗,是1979 65438+10月”。“藍嶺”號不同於以往的任何壹艘船。它的任務既不是海上作戰,也不是作戰支援,而是指揮控制。根據這壹使命,“藍嶺”被定義為壹種新型艦艇——指揮艦。由於美軍在制定建造計劃時將“藍嶺”列為兩棲艦,而且“藍嶺”的設計也著眼於解決兩棲作戰的指揮問題,美軍也將“藍嶺”稱為兩棲指揮艦。與老壹代旗艦相比,“藍嶺”基本不具備執行其他任務的能力。它完全是壹艘專用的艦隊指揮艦,或者說是壹艘“專業”旗艦。原設計“藍嶺”號滿載排水量18372噸,長194米,寬25米,主甲板寬32。9米,航速23節,16節時續航力13000海裏,乘員821,指揮參謀190。單從上面的性能數據來看,似乎平淡無奇,沒有什麽超人之處。事實上,“藍嶺”的設計圍繞著“壹切都是為了保護大海”對於藍嶺來說,首先值得壹提的是近2萬噸的排水量。大排水量使得“藍嶺”有足夠的甲板面積布置大量大型通信天線,避免因密集的無線配置而相互幹擾;大排水量使“藍嶺”的適航性好、續航力大、自持力強;考慮到通信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和作戰指揮需求的不斷增加,這種排水量也能保證未來有較大的改進和改裝空間。“藍嶺”號的甲板布局也很特別。上層建築集中在中間甲板上,與煙囪連成壹體,形成壹座大橋。上層建築的前面是壹個大的四腳桅桿,後面是壹個桅桿。上層甲板尾部沒有直升機起降甲板,可以停放壹架中型直升機,但沒有機庫。“藍嶺”設計中總平面布置方案的壹個突出特點是對使用中各種問題的周密考慮。為了減少電磁波的幹擾,各種系泊裝置和補給裝置盡量布置在上層甲板以下。上層甲板表面裝有衛星通信天線和遠距離通用短波天線。為了避免工作時相互幹擾,發射和接收電臺分開布置。船頭甲板大多裝有發送和接收無線電,船尾甲板裝有接收天線。為了保證兩棲作戰中指揮員離艦的需要,艦體中間甲板下有三個突出部分,約占艦體長度的壹半,存放三艘人員登陸艇和兩艘車輛登陸艇。該艦還能搭載700名登陸作戰人員和車輛。考慮到該艦承載艦隊總部和大量高級指揮官,為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全艦配備200臺冷卻和加熱風扇,艦上有5臺渦輪發電機用於空調;此外,該船還配備了減搖水艙,以確保船體在高海況下的穩定性。“藍嶺”號的動力系統采用技術成熟、可靠耐用的蒸汽輪機,主要動力裝置為22000軸馬力的蒸汽輪機,可提供最大持續航速23節,與美軍現役兩棲艦大致相當,可滿足編隊航行需要。“藍嶺”的艦載武器較少。最初只有MK25的兩個艦空導彈系統和MK33的兩個76毫米艦炮,都部署在上層甲板的中間,以減少對指揮和通信系統的影響。武器的裝載原則是優先考慮艦艇的防禦,尤其是防空。使用原則是指揮艦的護航任務由編隊中的其他作戰艦艇承擔,只要不對本艦構成直接威脅,壹般不使用本艦武器。因為“海麻雀”導彈和雙76毫米艦炮都是老式裝備。運營效率低下。在1987的現代化改裝中,藍嶺裝備了兩套MKI5“密集陣”近程防空武器系統、MK36無源電子幹擾裝置和SLQ-32 (v) 3電子戰系統。現代指揮中心“藍嶺”號作為特種艦隊指揮艦,其強大的指揮控制功能表現突出。根據美國海軍目前的指揮系統,海軍指揮控制系統(NcCs)由艦隊指揮中心(FcC)和旗艦指揮中心(TFCC)組成。“艦隊指揮中心”是位於岸邊的陸基指揮所,“旗艦指揮中心”是像“藍嶺”壹樣位於作戰海域的海上指揮控制艦。在具體的作戰指揮中,位於夏威夷的“艦隊指揮中心”向“旗艦指揮中心”發送各種作戰指令、海洋監視信息、敵方威脅和作戰海域環境數據,經處理後再分發給各指揮崗位和作戰部隊。與此同時,“旗艦指揮中心”將繼續接收各部隊關於自身情況、作戰行動海域海洋監視信息和作戰任務進展的報告。這些信息經過匯總處理後,會上報給“艦隊指揮中心”。可見,在海上作戰指揮中,“藍嶺”處於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藍嶺”上的“旗艦指揮中心”是壹個大型綜合通信和信息處理系統。它與70多個發射機和65,438+000多個接收機相連,並與三套衛星通信裝置相連。它能以每秒3000字的速度與外界交換信息。所有接收到的口令都可以自動翻譯,翻譯後的消息可以通過船上的自動設備發送給指揮官。同時,這些信息可以存儲在綜合情報中。“藍嶺”的這種信息收發處理能力,在目前所有兩棲指揮艦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方形戰術顯示屏上,隨時顯示整個艦隊的位置和活動情況。登陸部隊指揮模塊是登陸部隊指揮官的指揮陣地,模塊內沒有海軍戰術數據系統終端、兩棲支援信息系統終端和海軍情報處理系統終端。登陸部隊指揮官利用這些設施掌握登陸作戰進展,為先頭部隊的作戰行動和後勤保障提供支持。海上作戰指揮中心主要用於指揮航母編隊和其他作戰編隊實施海上作戰,配備戰術數據系統終端和戰術顯示屏。反潛作戰中心與海上作戰指揮中心位於同壹艙室,主要用於指揮艦隊和潛艇實施反潛作戰,傳遞反潛作戰信息。登陸部隊火控中心負責協調艦隊內部火力分配,為兩棲作戰提供支援。登陸作戰初期,為登陸地域提供空中火力和艦炮人力支援,部隊搶灘時壓制敵人灘頭火力,登陸部隊縱深推進時實施延伸火力支援。圖文參考地址/2003-10-30/159344 . html
  • 上一篇:桑樹油的作用與功效
  • 下一篇:壹首優美的描寫背影的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