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老齋說收藏之初識古玩

老齋說收藏之初識古玩

"古玩"即古代的文人雅玩,清代以前稱"骨董”,宋代稱 "古物"。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對骨董的含義做了解釋:“又謂'骨'者,所存過去之精華,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曉也,'骨董'雲者,明曉古人所遺之精華也。'‘在 明代諸家的記載中,又有將"骨董”寫作“古董”的,有人認為, 這可能是因為"骨"與''古"的發音相似而混同,並且'‘古董”所指的都是古物,意思也相符合,於是就流行開來了。這和"景泰瑯"又稱為'‘景泰藍"相似。

古玩中的''玩"字,在古代既可用作名詞,又可用作動詞。作為名詞,有"玩賞的東西"之意,如陸機《嘆逝賦》:“若夫白布,先王之玩也。‘作為動詞,既有"弄"、"戲弄"之意,又可解釋為''欣賞”、"觀賞"和''研習"、"鉆研",如《易?系辭上》:“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王充《論 衡?案書》:“劉子政玩弄《左氏》。'‘(指《春秋?左傳》)所以,“玩古玩”正確的解釋應為欣賞和研究古玩的意思。

在不少場合,"古玩"的名稱常常和"文物"名稱互用,那麽,古玩和文物是否為同壹概念?兩者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對文物下的定義為:"文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遺留下來的、由人類創造或者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壹切有價值的物質遺存的總稱。"(見《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這裏,文物的概念包含了壹切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歷史文化遺存。在年代上,不限於古代的遺存,也包括了近現代的,甚至是當代的;在形態上,既有可作幾案擺設的小小古代工藝品,也包括了古代的宏偉建築物和巨型雕塑等;在內容上,既有歷史文物、少數民族文物,也包括科技文物、革命文獻資料等。古玩是古代的藝術品和工藝美術品,屬於文物的範疇,但僅僅是文物中的壹個部分,文物的概念涵蓋了古玩,但古玩卻不能涵蓋文物。

盡管在文獻中,很早就有關於古代帝王收藏古物的記載,但是,真正對古物既進行收藏、欣賞又進行研究的,應該說是從宋代才開始的。宋代文人收集 和研究鐘鼎彜器、書畫碑帖和古錢、古玉等器物,拉開了在社會上風行文人雅玩的序幕。

文人雅玩的品類有壹個逐步豐富的過程。宋代好古及寄情文玩還局限於文人學士的範圍,各式的文人雅玩主要有十項,包括古琴、古硯、古鐘鼎器、石刻、古翰墨、古書畫等。宋代文人的嗜好,偏向於欣賞古玩的自然樸素,重視古玩自身所能給人以聯想的深廣度,這 種品味表現在古玩上,以''清雅”為特點。到了明代,寄情文玩之風已擴散到了民間,文人雅玩的範圍也擴大了,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中所列的雅玩,包括 古銅器、古畫、古墨、古碑法帖、古琴、古硯、古窯器、古漆器、錦綺、金鐵、珍奇、 異木、怪石等十三類,宋人未曾提到的象牙、犀角、珠玉、錦綺等品種,在明代已引起人們玩賞的興趣。富商巨賈不惜以大量的資財投入古玩市場,他們收藏的品類和內容,不僅影響了市場的價格,同時也對欣賞古玩的審美觀產生了壹定的影響,使人們對古玩品賞的口味發生了變化。明代,人們對古玩的欣賞已不再是追隨宋人所提倡的那種“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而是偏向於崇尚圓潤光滑的外貌和精致的紋飾,這在壹定程度上,刺激了古玩的制作工藝的發展。清代基本沿襲明人的欣賞口味,壹些品類的工藝制作技術也發展到了極致,人們在領略清代工藝品那繁縛的紋飾和精湛工藝的同時,也會深切地 感受到在商品經濟影響下清代社會流行的審美觀。

從清代到民國,古玩的範圍又進壹步的擴大,趙汝珍《古玩指南》中羅列了四十多種,除了宋、明時代都有的古銅器、古書畫、陶瓷、玉器、漆器、墨硯等 之外,還包括宣德爐、景泰藍、紫砂壺、鼻煙壺、木刻、料器、印章等明清時期出 現的器物,可以說古玩的範圍壹直在不斷地擴大。今天,被人們納入收藏範 圍的器物,據說已多達七百余種, 郵品、磁卡、門卷、鐘表、相機、報紙、火花、徽章、明清家具、三寸金蓮……令人 眼花繚亂,有些顯然已超出了目前所說的古玩的範圍。

古人雲:“亂世藏金,盛世玩古。”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日益提高,玩古玩之風也悄然形成,並很快上升為熱 潮,席卷整個中華大地。如今,古玩收藏者的隊伍已蔚為大觀,古玩市場也十分熱火,喜歡古玩的人空前的多,這與我國已進入小康生活階段是分不開的。

在玩古玩的人群中,除了有壹定經濟實力的文化人、企業老板和古玩商販之外,還有相當壹部分是初涉古玩的年輕人,他們中大多數是在校學生或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人,沒有很多的積蓄,經濟條件有限,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玩古玩,並不妨礙他們成為精神文化富有的鑒賞家。古玩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沒有錢照樣玩古玩,有人提出的"雅玩,不必很有錢"的觀點,我是十分贊同的。

玩古玩是壹件雅事,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說:“骨董,今之玩物也,唯賢者能好之而無敝。。。。。”

‘董其昌的“唯賢者能好之而無敝"觀點,在今天看來固然不可取,但“其進有不可量者"說法是對的。古玩是祖國文化藝術遺產精華之壹部分,凝聚著古人的智慧結晶,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光輝,我們不僅可以從探索古玩的奧秘中增長歷史文化知識,領略古人的藝術風采和魅力,同時也可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和偉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使個人精神得到升華。

有錢能夠成為壹位古玩收藏家、鑒賞家,這自然很好,但事實上不可能人人都具備這樣的優越條件;沒有錢,也不妨礙我們了解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化藝術精華,培養對古玩的興趣愛好,並從中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物質上的富有,並不等於精神上的富有。壹個古玩鑒賞家未必在金錢上很富有,但他在精神文化和審美能力方面壹定是個富有者。對剛踏入或準備踏入古玩收藏和鑒賞行列的青年朋友們來說,首先能夠成為壹名精神文化的富有者可能比成為物質的富有者更有意義。如果老齋分享的壹些文章在這方面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的話,老齋也就滿足了。

預告:

古玩入門——陶瓷篇(壹)

  • 上一篇:溫州傳奇人物王均瑤:為什麽中國承包飛機第壹人38歲就去世了?
  • 下一篇:“得住”四字成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