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橫切:叫搶丁字十字頭射位。理論上,攻擊縱隊以90度左右的角度穿越敵縱隊正面,使攻擊方可以集中全部側火對敵先導艦進行廣角射擊,而對方只能用部分正面主炮進行反擊。意味著占據T型橫頭位置的壹方可以充分發揮火力,而對方的火力受到極大壓制。?
作為每個艦隊指揮官夢寐以求的最理想狀態,T型橫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成功,因為海戰不同於陸戰。介質均勻的戰場環境,決定了雙方的位置隨時都可能飄忽不定,對方當然不會被困。成功不僅僅取決於客觀因素(艦隊速度、情報、相對位置、編隊訓練水平等。),還要看指揮官的能力(包括判斷、決斷、時機、導航)。
日俄海戰對馬來西亞?
雙方的將軍
日方:東鄉平八郎將軍?俄方:中將·羅傑斯特文斯基?
主要參演艦艇:?
日本聯合艦隊:1部隊由東鄉本人指揮,包括戰列艦“李三”(旗艦)、“浮山”、“富士”、“朝日”,裝甲巡洋艦“春日”、“金日”;第2分遣隊由植村的中將·嚴誌成指揮,包括裝甲巡洋艦出雲號、雅庫莫號、亞紗美號、我的妻子號、長盤號和潘受號。重型艦炮有305mm 16炮,254mm 1炮,203mm 30炮。全隊列最大航速可達16節。?
至於俄羅斯第二太平洋艦隊,1分遣隊由羅傑斯·史蒂文斯指揮,包括蘇沃洛夫公爵號(旗艦)、博羅季諾號、亞歷山大三世號和奧廖爾號四艘新型戰列艦。第二分遣隊由副指揮官少將·勒科爾·沙姆指揮,隨後是舊戰列艦Osliyavia號(旗艦)、Sisoyi Williki號、navarin號和舊裝甲巡洋艦Nakhimov號。第三分遣隊由少將·聶豹·賈指揮,隨後是舊戰艦尼古拉壹世號(旗艦)、海防艦阿普拉辛海軍上將號、什琴亞海軍上將號和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重型艦炮方面,各型26門,老254mm 7門,老228mm 8門,老203mm 8門,由於艦艇新舊,全隊最高航速只有11節。
模式:?
用速度接近,強行壓迫,集中火力“斬首”?。
戰術流程的詳細說明:
1905 5月27日?04:45?日本偵察船Nobumaru發回電報,稱在九州西部海域發現俄羅斯艦隊。東鄉命令日本聯合艦隊出發攔截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11: 00,俄羅斯戰列艦“奧廖爾”號擅自離隊,向尾隨的日本巡洋艦開火,後被制止。13: 30,羅傑斯特文斯基下令90度轉彎避雷(其實是日船怕誤炸己方,沒有采取布雷行動),但二隊對此沒有回應,造成俄軍艦隊隊形混亂,分成兩個平行隊(指1和二隊)。13: 45,雙方進行了視覺接觸。此時,日本聯合艦隊以西北偏西約275度的航向,從俄羅斯艦隊前方跳過,但距離太遠,無法進入射程。羅傑斯特文斯基下令將航向調整到55度企圖規避,命令1二支隊緊急改變戰鬥隊型(單縱隊),但隊型不好改變。為了給戰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和“奧廖爾”號留下歸隊的空隙,二支隊甚至差點停航,導致前後脫節。最終沒有形成完整的單縱隊,而是如圖所示兩列交錯平行排列(1分隊在右側,2、3分隊在左側,其他驅逐艦、運輸艦隊在非戰鬥側形成三列)。
為了躲避俄艦隊的逃跑,東鄉下令65度左轉,幾乎與俄艦隊方向相反。13: 55,“李三”號升起了Z字旗,發出了“黃國興放棄這場戰鬥,每個成員努力”(他應該付給納爾遜專利費)的指令。14: 00左右,東鄉命令各船依次向16 (180度)左舷轉向。並打出“跟我來”的橫幅。於是從旗艦“李三”號開始,後艦依次跟著前艦做了壹個180度的大轉彎。這兩次轉彎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掉頭”,總耗時15分鐘。在此期間,聯合艦隊的火力會受到很大限制,因為轉彎的軍艦擋住了非轉彎軍艦的炮火。更重要的是,由於所有艦艇在轉彎時都需要經過壹個幾乎固定的轉折點,因此俄羅斯艦隊無需對射擊要素進行過多調整,就可以將火力集中在這裏進行射擊。果不其然,經過轉折處的聯合艦隊每艘軍艦都被俄軍炮火“點名”,“桑達利”號被擊中18次,連吃水線都開始滲水,但艦員們奮力阻擋雄辯。其他船只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山本五十六,時任“金日”號見習軍官,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斷了兩根手指)。但東鄉的決心沒有動搖。他在炮火中受了輕傷,下達了“不惜壹切代價完成轉彎”的新指令。14: 10後,聯合艦隊後續艦艇陸續完成轉向。這次行動有驚無險,除了“淺室”號船尾受傷,操舵裝置無法轉動被迫退出戰鬥,聯合艦隊其他艦艇都沒事。(當然,這與俄軍戰爭中使用了不能“開花”的老式穿甲彈以及引信和炸藥質量不佳有關)。完成轉向後,聯合艦隊的航向為37度,已經利用速度優勢逐漸超過了俄羅斯艦隊(在其西北70度左右),形成了壓迫式的打法(逐漸占據T字頭,意味著日本艦隊可以集中全部炮火進行射擊,相反,俄羅斯艦隊後面至少有壹半的火力無法發揮作用),雙方的距離正在慢慢接近。當到達7000碼左右時,日本艦隊並沒有立即反擊,而是“李三”號先進行了火力測試,然後將數據傳達給全艦隊。
隨著東鄉的壹聲令下,聯合艦隊炮聲轟鳴,1支隊的4艘戰列艦和2艘裝甲巡洋艦集中攻擊俄羅斯第壹支隊的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第二支隊5艘裝甲巡洋艦集中攻擊俄軍第二支隊旗艦“奧斯利亞維亞”號。這是東鄉的“腦洞大開”戰術。第壹,集中所有火力癱瘓對方旗艦,剩下的敵人不戰而屈人之兵必然大亂。另外,集中火力射擊除了集中兵力先抓賊,還有壹個好處,就是提高炮彈在目標區域的覆蓋範圍。也就是說,短時間內向對手發射的炮彈越多,毀傷效果越強,擊沈敵艦的概率就越高。據統計,1支隊* * *給“蘇沃洛夫公爵”發消息?305毫米炮彈165-170發。15-16發254毫米炮彈和120-130發203毫米炮彈?其炮擊強度可見壹斑!?據記載,日軍的1齊射摧毀了蘇沃洛夫公爵號的前煙囪,第二次齊射摧毀了艦橋和後主炮塔。短短15分鐘,徹底失去戰鬥力,成為壹艘漂浮的靶船。另壹方面,日本艦隊* * *第2師團向“奧斯利亞維亞”號發射200-250發203毫米炮彈和153毫米炮彈1200發,致使其30分鐘後退出戰鬥,並於15: 10沈沒。?
兩艘旗艦的癱瘓標誌著俄國人的失敗。聯合艦隊官兵士氣大漲,而本已低迷的俄羅斯艦隊士氣壹落千丈。15: 00左右,東鄉在越過俄艦隊前方後,下令180度左轉(註意這次是同時轉向),轉到左舷向敵人射擊,再次占領T型橫頭陣地。之後,戰鬥變成了日軍的攻擊表演...?晚上派魚雷艇進行雷擊,第二天進行追擊。最後以只損失兩艘魚雷艇為代價,取得了全殲俄羅斯太平洋第二艦隊的巨大戰果!?
戰術點評:?
掉頭的意圖??
其實在此之前,日本聯合艦隊已經越過了俄羅斯艦隊的前方,但由於太遠無法射擊,俄羅斯艦隊也調整了航向避開了(沒有人會傻到鉆入陷阱)。此時,日本艦隊位於俄羅斯艦隊的西北方向。為了防止對手逃跑,東鄉命令艦隊左轉65度與敵人形成反航(相對航向),因為反航戰正是俄羅斯人所期待的(原因1,俄羅斯想盡快到達目的地。2.就像之前黃海海戰壹樣,企圖搶T可以朝敵人的尾巴行進摧毀,所以俄羅斯艦隊沒有再規避。但就在大家以為會是壹場高射炮戰的時候,東鄉第二次左轉,是180度大轉彎。本意是先接近敵人並與之戰鬥,然後利用速度優勢逐步超越、壓迫、切入對手路線,最後奪取T型橫頭陣地。?
為什麽不向外(向右轉)??
向外翻當然可以達到與敵同舟共濟的目的,也相對更安全。但就像之前黃海海戰壹樣,向外轉會拉大雙方距離,無法快速到達對手,在有效射程內用重炮火力壓迫對手。?
為什麽不同時轉彎??
同步轉向是指每艘船以自己的轉向點同時轉向。對於日本艦隊來說,這種轉向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像掉頭壹樣產生整個艦隊的固定轉折點。?
但是,它有兩個缺點:1。當180度轉彎同時完成時,意味著旗艦“李三”號將排在隊列的最後,不利於東翔號的進壹步指揮。2,這種轉身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整重新排列隊伍形態。?
掉頭的風險??
個人認為東鄉的冒險還是有自己的原因的,不能說是壹場有勇無謀的賭博。原因:?
1.如果俄軍艦隊順利到達目的地,必然退入港灣,徹底殲滅難度很大,會導致長期的持久戰,這是日本國力所不允許的。所以壹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等啊等,徹底打敗俄羅斯艦隊,全面掌握制海權。所以對於東鄉來說,這個風險是必須要冒的。?
2.和俄羅斯海軍打過交道,他知道俄羅斯海軍官兵的射擊技術有多低,而戰前得到的情報顯示,俄羅斯太平洋第2艦隊的水兵都是臨時招募拼湊起來的,素質更低。?
3.當時風向是西北,聯合艦隊占據上風位置,也就是說火炮射擊產生的煙霧會影響俄羅斯艦隊的射擊。
4.由於之前隊形變換不佳,俄羅斯艦隊的艦序被打破,隊形混亂,會阻礙其射擊。
T形橫切的其他實際應用還包括日德蘭海戰、蘇裏高海戰和維拉灣海戰。
自從英國著名海軍軍官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在海戰中充分發揮了傳統的T型戰術之後,在火炮巨艦時代,T型橫切幾乎決定性地影響了每壹場海戰的勝負。
我再補充壹點:人們記住了馬海戰爭中的東鄉平八郎,卻忽略了壹個非常關鍵的聯合艦隊參謀——秋山真司。旅順沈船、敵軍掉頭、七段進攻等方案都是秋山真司提出來的。所以戰勝馬是因為“東鄉的決心和秋山的智謀”!
秋山真司?1868-1918?日本愛媛縣,日本明治元年3月20日出生。我的父親是嵩山的諸侯,我的哥哥是陸軍將軍秋山。海軍學院畢業。1892年晉升少尉,作為炮艦齋藤優子號大副參加中日甲午戰爭。65438-0897年赴美國留學,就讀於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他的導師是著名海權論發明者馬漢。回國後成為海軍大學教官,教授海軍戰略、戰術和戰法,後來成為日本海軍軍事學的基礎理論。1904年任海軍軍務總監,1917年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