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不久前問維多利亞·沃爾什教授的壹個問題。沃爾什女士是皇家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展人研究生培訓項目的負責人,也是藝術史和策展人教授。她曾任英國泰特博物館公共教育部主任兼策展人,兼具實踐和教育經驗。在她看來,當代藝術項目的策展人最需要的是“策展意識”。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是如果討論壹下我們學校的當代藝術策展人研究生培養方案,就好理解了。
65438-0992,皇家美術學院開設策展人研究生培養項目。從那時到今天,這個專業培養了308名碩士,6名博士。這些學生來自40多個國家,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背景。在全球文化氛圍下,學校開設的課程持續引領學科潮流,讓學生真正理解策展的精髓,在國際專業領域壹直備受推崇。同時,學校在20多年的不斷探索中也形成了壹套行之有效的策展人培養理念和完整的教學計劃。
從最新的策展人研究生培養教材(2015至2016學年)來看,學校強調的思想是:對策展人專業的學習要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註重合作與適應能力的培養。這是壹種基於實踐的學習和研究型教學。也就是說,要把知識的傳授和研究、創作的激發結合起來,在參與策展的實踐中學習和研究“策展”的理論。為此,學校在相關課程的設置上不設置學科壁壘,而是在教學中強調與藝術家和大眾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通過主動學習和協作交流,創新和發展“策展”的理念和方法。
在沃爾什教授看來,皇家美術學院的策展人教育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理論與實踐關系的重要性,明白“策展”不僅僅是壹種“實踐技能”,而是壹種展示思想的形式,壹種實踐的形式。我們應該通過思考和實踐來反思和創新,從而超越現有的策展模式。為此,他們充分利用藝術院校的特殊背景以及專業和學術領域的公共資源和環境優勢,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策展議程,采取獨立或合作的策展實踐,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研究能力和求真精神以及探究當代藝術策展本質的策展能力。
換句話說,作為壹名合格的策展人,理論思考和策展實踐是齊頭並進的,表象之外的理性思辨和策展實踐兩者缺壹不可。這是推動策展活動不斷創新的前提。另外,策展人的精神狀態也很重要。壹個充滿自信,能夠積極參與當代藝術的策展實踐,具有冒險精神和突破刻板印象、把握創意的能力,能夠形成令人信服的策展思路,清晰架構既定的策展項目,找到方案的準確定位的策展人,才是他們所期待的。培養這樣的人才,主要是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框架、教學重點的確定,體現在教學過程中。
從課程設置來看,學校的主要目標之壹是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型的策展人,能夠有效且自信地在當代藝術策展領域工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在課程中細分了幾個要求。壹是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政治意識、自我反思能力和藝術倫理實踐能力;二是通過自信實驗,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尋求創新發展;第三,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能在各種情況下靈活地尋找資助和開展工作;四是培養學生清晰的溝通能力,制定合適的指標,明確目標定位;五是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積極協助策劃。顯然,這樣的課程既有思想性,又有操作性。
看他們的教學框架和教學重點,總體上是試圖通過當代藝術的展覽和展示、藝術藏品的討論、公共區域的公共項目的討論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解讀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加強這三種能力的培養。為此,他們還細分了壹些需求。壹是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論模型和知識概念運用到對當代藝術的理解中;二是要求學生運用清晰的口頭表達技巧和專業的書面表達技巧與伴侶進行有效溝通;第三,要熟悉美術館、博物館、畫廊等藝術委托機構,開展策展實踐;四是要提高對策會展事務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會展制作能力;五是增強職業道德和策展人的責任感。協調好與藝人和大眾的關系。第六,要處理好與發起人和資助機構的關系。
皇家美術學院從培養目標到課程框架和要求,從抽象的原則到具體的量化教學指標,系統地考慮策展人的培養。但是,僅僅看教學方面是不夠的。皇家美術學院也有培養策展人的研究方面。重視研究,並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策展實踐,是該校在國際策展領域保持權威地位的“秘訣”。事實上,皇家美術學院的策展人培養計劃不僅包括碩士生的培養,還包括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在他們看來,研究工作也是壹項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知識不斷更新和循環的過程。將研究性教學與實踐學習相結合,不僅使理論不斷推陳出新,也使策展活動更加深入。
目前,學校在基礎研究和教學創新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動的格局。學生做的策展項目不僅有校內研究成果支持,還可以與國際合作夥伴合作,大大拓展了研究視野和實踐機會。這可以從他們對研究課題的選擇上得到印證。比如,他們以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對世界範圍內視覺藝術的相互激蕩和當代社會的熱點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註。他們通過學術研究和策展實踐,壹方面回應了社會關切,深化了策展主題,另壹方面也促進了策展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使研究、教學和策展實踐受益。
那麽,他們是怎麽做到的呢?在下壹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第壹學年和第二學年研究生培養計劃的不同課程和教學方法,以看穿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