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花得多就能賺得多?妳別逗了!

花得多就能賺得多?妳別逗了!

總有勸妳買買買的KOL告訴妳:“花得多才能賺得多。”

妳不花錢,哪有動力逼著自己賺錢呢?

這句看起來天經地義的話,實際上卻經不起哪怕稍事的推敲。

壹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我自己。

我這兩三年,花錢功力日益見長,幾百塊的衣服已經不能滿足我,動輒就要上千。

不止是衣飾,所有的東西都在“消費升級”。出門必打滴滴,吃飯拒絕快餐,生活用品也日益講究,茶具想買安藤雅信,水杯必看西山芳浩。

這樣的結果,除了壹年下來卡裏空空如也之外,也並沒有見到收入有太大增加。

至少,我心裏清楚, 這幾年有限的升職加薪只是因為我工作出色及努力,以及年事漸長帶來的經驗和資歷,而不是什麽我自己的所謂“消費升級”。

作為壹個器皿控,在這方面的花銷不經意間積少成多。

放眼四圍,也是壹樣的情況。

當買買買成為壹場“軍備競賽”,很多人在成為“富翁”之前先成為了“負翁”。

以“負債消費”為關鍵詞,可以搜到不少悲傷的故事,如:

“我看很多書,很多電影,各種課程。沈迷雞湯,喜歡炫耀。現在離職大半年了,信用卡已經陸續出現逾期,我無力歸還。催款的人好兇,我已經不敢再接電話,也不敢再看信息了。”

還有朋友家的小孩偷偷刷信用卡,負債幾十萬,只是為了給她喜歡的主播打Call。

這樣的“花得多”,壹定無法導致“賺得多”。

而那些真正的有錢人,是因為“花得多”而致富嗎?

顯然更不是了。

前段時間,我們去看了壹部差點胎死腹中的美國電影,在中國院線只有2.85%的排片:《金錢世界》(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看了這部電影,妳就會更加懂得:

有錢人的花錢方式,根本和我們想象得不壹樣。

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是:

腰纏萬貫的人省吃儉用,囊中羞澀的人卻揮霍無度。

喬布斯家徒四壁,紮克伯格的衣櫃全是灰色T恤和藍色牛仔褲。

九十歲決定退休的李嘉誠,手上的腕表價值港幣6000元,唯壹的不同是比標準時間撥快了30分鐘。

李嘉誠的女朋友周小姐,從23歲到現在的56歲,所有照片裏戴著同壹副大貝殼耳釘,仿佛只有這麽壹對耳飾,她解釋說:“第壹對早就不見了,那是差不多30年前買的,很便宜,但是我很喜歡。” 於是她找設計師壹口氣做了十對壹模壹樣的耳環,就壹直這樣戴著。

而《金錢世界》這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有著更加誇張的橋段:

上世紀70年代世界首富保羅·蓋蒂, 他的親孫子蓋蒂三世遭意大利黑手黨綁架,他拒絕支付任何贖金 ,最後孩子的母親蓋爾不得不和前特工弗萊徹·蔡斯踏上營救之路。

有人懷疑他孫子被綁架背後是場陰謀,所以他也許是因為這個,才拒絕支付酬金。

但他在其他方面的吝嗇就無從給出更好的解釋了: 他在英國蘇頓城的家中設立投幣電話,向需要打電話的朋友收費。

大家想想看我們身邊的有錢人,真正的有錢人,不是工薪族的那種有錢,不是富二代或傍大款的那種有錢,而是白手起家的那種有錢人,他們的人生真的都是揮霍的反義詞。

無論某些金錢成功者的節儉行為多麽可笑,但誰也無法否認節儉對金錢成功者的積極作用。

因為沒有節儉,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就談不上金錢的成功。

老蓋蒂是壹個藝術品藏家。

他在修女慈善會上只捐了十美金,卻同時花了400萬美金買下提香的《阿塔昂之死》。

面對索要贖金的威脅,他眼睛沒有多眨壹下,但電影中他的臉上第壹次出現緊張的神色,是因為害怕和壹幅心水的作品失之交臂。

上面提到的李嘉誠也是,他雖然只戴6000塊的手表,但並不妨礙他成為百達翡麗的大藏家。

只是他從來不戴收藏的那些名表,收藏歸收藏,使用歸使用。

有這樣壹個故事:

壹名商人在老蓋蒂面前花了兩個小時吹噓自己最近幾年賺了多少錢,並告訴蓋蒂,他正要到法國去,要在那裏買壹些繪畫,想讓蓋蒂給他壹些建議。

“ 妳是對某個特別時代和特別學派的畫感興趣呢?還是要找某些特別的藝術家的作品 ?”老蓋蒂問。

“對我來說都沒有區別。”那個人不耐煩地聳聳肩:“反正我壹點都分不出來,我只是壹定要買壹些畫,我至少要花上10萬元。”

“ 妳為什麽不能少花壹點 ?”老蓋蒂問,奇怪!居然有人立下他要花錢的最低數額,而不是最高數額。

老蓋蒂的兩句提問都特別切中要害。

首先他的收藏不是毫無方向的囤積,而是建立在對收藏這件事充分的“覺知”之上: 要懂藝術,並且應該建立起自己的收藏體系。

其次即便是只有富人才玩得起的藝術收藏,也不能夠揮金如土: 收藏本身也是壹門“生意”,也要懂得量入為出。

當今世界的財富新貴當中,最容易給人以“揮霍”的印象的,恐怕就是埃隆·馬斯克了。

早在十幾年前他就買了豪車又買島,還故意撞車營造大新聞,但這麽做背後是有目的的:讓人們記住這樣壹個要改變世界的毛頭小子,從而打入上流的交際圈。他要搞事情。

所以,如果那句話能被改編壹下,也許更能貼近事實的真相。

不是“花得多就能賺得多”,而是“會花錢才能賺得多”。

會花錢不是亂花錢,更不是縱情享樂式的花錢,而是 把錢花在能產生價值的地方。

而不是錢壹花出去,交換而來的東西就迅速貶值。

《金錢世界》中有壹段對話,老蓋蒂提到他正在寫壹本書,書名叫《如何成為億萬富翁》,出版社意欲將書名改為《如何掙到億萬財富》,老蓋蒂對出版社的淺見嗤之以鼻:“ 傻瓜也能掙到錢,但是成為(being)壹個億萬富翁,才是壹件重要的事。 ”

To have, to do, to be. 在這三者之間,老蓋蒂最介懷的是第三種狀態。

他所做的壹切,並不是為了掙錢,或者省錢,或者其他,而是為了成為壹個億萬富翁。

老蓋蒂的金錢哲學雖然不能給他帶來快樂,但是可以給我們啟示。

確實啊,有錢人的想法就是不壹樣,他首先想到的是“成為”然後才是“做”,最後是“擁有”。

而我們普通人的順序卻是:我要先有錢、有保障、有時間,才能做我喜歡的事情,然後成為壹名成功人士。

有錢人是先有具體目標,自上而下;

而普通人沒有具體清晰目標,自下而上做好細節,認為好的結果自然產生,但往往卻事與願違。

如果馬雲說自己“不喜歡錢,從來沒碰過錢”足夠讓妳訕笑,那老蓋蒂的話會讓妳覺得如出壹轍: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真正富有,在石油業中,比我有錢的人不計其數。”他所指的是“海灣石油”、“標準石油公司”。

這種比較似乎不太合適,因為他把個人財富與擁有數千股東的大公司總資產相比。但毫無疑問,這是老蓋蒂自己的感受。

對於永遠不覺得自己有錢的老蓋蒂來說,唯有他自己成為“ 財富的源泉 ”,才能改變他臉上那種不能得到狂歡的厭世表情。

他說:“ 我並不以擁有多少錢來衡量我的成功,我以我的工作和我的財富所造成的就業職位和生產物品來衡量。 ”

江戶時代作家井原西鶴在《日本致富寶典》中,講了壹個名為“致富奇方煎法妙”的故事。

提到有人問壹位富翁:有的人明明有智慧才能,卻苦於貧病,可以治得了嗎?

富翁開出壹劑名為“致富丸”的妙方:

“早起五兩 敬業二十兩 夜作八兩

“節儉十兩 健康七兩

“以上五十兩細研為末,計較稱量無誤,悉心斟酌調和,朝夕吞服在心,而不成富翁者,未之有也。”

是啊,想變有錢就是這麽簡單,只不過其中的“敬業”、“節儉”、起早貪黑,真的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到。

像我們這種追求享樂的花孔雀人設,估計是很難勤勞致富了,嚶嚶嚶。。

反過來看,硬幣也有另外壹面, 那就是有錢人真的未必快樂。

本來對金錢數字本身的追求,以及這背後的胼手砥足、篳路藍縷,就是和我們所理解的快樂無緣嘛。

所以我的觀點是:

如果真的無法放棄生活中的那些甜頭,不妨也放輕松心態,做不了有錢人也無妨。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了解有錢背後的那些“原理”,對自己花錢和賺錢的狀況有壹個清醒的認識:

好好賺錢的唯壹路徑就是努力工作;而花錢,永遠是賺錢的結果而非前提。

這樣,可以讓我們花得審慎壹點,賺得明白壹點。

畢竟正如電影裏所說, 人生最大的挑戰不是金錢,而是價值。

最後送上兩顆風車小花,祝大家時來運來。

以上圖片中的Vintage首飾,都能在瑪德蓮Vintage微店當中找到,掃碼直入——

  • 上一篇:頭腦風暴問答,最好有100以上!謝謝妳
  • 下一篇:蘋果電腦部分被切掉是怎麽回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