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代鼓浪嶼之戰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代鼓浪嶼之戰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代鼓浪嶼之戰

作為海軍發展史上的超級殺手,消防艇從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戲劇張力。它不僅創造了無數類似《赤壁之戰》的經典場景,而且總是能激起相對弱勢的壹方在逆境中東山再起的欲望。所以無論成本高低,操作多麽復雜,都會不經意間浮現在老祖宗留下的字裏行間。

滅火輪戰術往往對用戶和環境有極高的要求。

但是,火船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它對用戶本身的技術和經驗要求很高。比如發生在公元1622年的鼓浪嶼之戰,就是壹個非常典型的失敗案例。作為東道主,明軍多次嘗試,都沒能傷到荷蘭侵略者,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走開。

早在162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開拓亞洲市場,聯合英國盟友向遠東派出了龐大的艦隊。他們將繞過危機重重的馬六甲海峽,在更北的福建和廣東海域尋求壟斷貿易機會。後來我和爪哇的巴達維亞取得了聯系,

建立橫跨南洋的三角貿易通道,爭取將日本市場納入其中。當然,這也意味著要和眾多勢力開戰,甚至要同時面對葡明聯軍的內外夾擊。

次年,荷英艦隊如期展開戰略計劃,瞄準珠江口的澳門租界。但是登陸水兵和三流雇傭兵組成的隊伍發揮不好,在進入城市核心區的中途被迎頭撞上。雖然沒有影響到海上的船本身,但不得不放棄昂貴的強攻計劃。

然後順流向閩南靠攏,移至澎湖列島,稱為澎湖列島。由於沒有強大的本土衛隊,荷蘭人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據為己有,準備將其打造為主導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也許是吸取了以前廣東沿海的經驗,荷蘭人判斷他們的倉促到訪不會得到福建地方當局的認可。於是,在送走第壹批渡海而來的談判代表後,他們決定依靠軍事威懾,使用包括封鎖、攔截、恐嚇在內的壹切手段逼迫對方犯罪。

。結果經過臺灣省海峽的商船被多次攔截,續航能力強的大船被遣散到南洋和日本。最後只好把所有的船都叫上,希望把漳州作為進入大陸市場的敲門磚。

與此同時,明朝還沈浸在隆慶開關帶來的繁榮中。漳州的政治地位雖然壹直不如泉州、福州,但卻憑借粵港城船務公司的成立,意外地享受到了外貿紅利,更好地支撐了廈門島內經濟。

以至於在初來乍到的荷蘭人眼裏,商賈雲集的九龍江下遊才是本省的樞紐,他們根本不在乎真正的決策核心其實遠在福州。再加上母國走通商立國路線,更容易對被稱為漳州河的廈門灣區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1622 10 6月18日,壹支由三艘大帆船和五艘單桅帆船組成的船隊抵達廈門灣。由於半個世紀前的海防改革,當地明軍已經放棄了最外圍的烏裕島水寨,以便任何外來者可以從南方公然沖進港灣。

荷蘭人也敏銳地意識到,他們似乎處於壹個完全不設防的水域。因此,安全而大膽的做法是,將三艘大船全部派在周圍攔截移動目標,只留下五艘火力較弱的小艇執行破壞+封鎖的任務。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對手無寸鐵的官商形成了不對稱優勢,瞬間燒毀了60-70艘準備前往呂宋的商船。

另壹方面,明朝官軍對九龍江口的防守也不是沒有安排。比如水寨的官兵,原來駐紮在吳嶼的,把隨身攜帶的家當搬到了廈門和鼓浪嶼。與它壹水之隔的金門島上,也有大規模的衛生警衛人口,夾在兩者之間的列嶼也有巡邏船基地。

但都是對突然襲擊毫無準備。其中,廈門島雖然是眾矢之的,但早已演變為市船公司的專用錨地。當壹小群荷蘭人因為惡劣的天氣被迫踏上陸地時,他們幾次用手中的火槍和劍嚇跑了數十名武裝士兵和平民,直到他們的同伴前來將他們全部帶走。

列嶼的巡邏艦隊簡直自動隱形,不敢開鳥艇或八槳艇等戰船來增援,讓金門島上的士兵幹不出什麽實事。這些不利因素交織在壹起,迫使守軍只能祭出最無奈的選擇——火船。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荷蘭人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但由於不熟悉當地情況,他們不斷遭受非戰鬥減員。壹些人因為缺乏食物和衣服而生病死亡,另壹些人在皮劃艇收集物資時死於海難。為了在援軍到來之前不被消滅,

10月25日,165438+他們派出三艘單桅帆船離開本陣,冒險前往鼓浪嶼上的村落掠奪牲畜。沒想到,附近的明軍早已等候多時,9艘相互捆綁的火船被放向下遊。可惜未能達到目標,全部在漂浮狀態下燃燒殆盡。

此後,約50名荷蘭水兵登上鼓浪嶼,卻發現自己陷入重圍。當地駐軍不準備輕易放棄村莊,反而集結數千人堵住入口。他們還用手中的9門佛朗哥炮不停射擊,並出動剩余的4艘海軍軍艦到岸邊加強防禦。

當時真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把對手按在原地三天。直到28日兩艘蓋倫帆船再次來到港口,才動用紅方大炮壓倒性的火力營救被困人員。守島的部隊只能帶著剩下的弗蘭機離開山寨,讓對方燒掉來不及離開的戰艦。

165438+10月29日,增援的荷蘭艦隊向鼓浪嶼對岸移動,尋找目標。在用艦炮輕松摧毀1明軍戰場後,發現對方在岸邊準備了兩艘未釋放的消防艇。但是水面艦艇的壓制火力太猛,沒人敢冒險下水。

入侵者抓住了機會,第二天就派出37名火槍手登陸突襲,把逃跑的水寨軍戶追到堡壘門口。後者雖然奮力向外沖去,但卻頂不住強大的步槍齊射,只能在高墻後面看著燃燒的船被燒。收集了許多不能轉移的材料,包括豬、羊和雞,它們是蛋白質中有價值的來源。

終於在65438年2月3日,入侵船隊準備返回澎湖休整,在不遠處的塔仔山腳下遭到兩艘火船的反擊。其中1船差點撞上,讓自稱海洋新主人的荷蘭人出了壹身冷汗。然而,這是明軍在廈門灣的最後壹搏。

自始至終,他們不敢集結更大的海軍和陸軍去作戰。而是坐視對手在鼓浪嶼補充淡水後才離開,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向海峽對岸。

在這場持續約47天的鼓浪嶼戰役中,明海軍與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的差距壹覽無余。因為根據個人經驗,守軍的戰船往往比入侵者的單桅帆船高。且不說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和對家居環境的熟悉程度。

然而,除了不能撤退的隊伍,其余島嶼上的友軍幾乎都在追求純粹的自保。所以,我們會非常消極地釋放滅火輪,而不是試圖用更多的方式去回應。

可惜的是,火船往往需要苛刻的使用條件,才能發揮出《三國演義》橋段中的輝煌效果。壹般來說就是找壹個缺乏機動空間的水域,平臺本身的機動性不能弱於目標單位。最好有勇敢的人全程負責控制,直到最後階段。

顯然,上述要求是明朝忠臣難以達到的,也難怪他們的表現遭到了外人和後來者的無情嘲諷。

  • 上一篇:蘇軾的創作以烏臺詩案為界分成前後兩個不同的時期,舉例說明這兩個時期詩詞呈現的
  • 下一篇:藏家談如何看待文人書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