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布萊曼
英文姓名: Sarah Brightman
出生年月: 1960/08/14
國籍: 英國
不知道多少人是因為聽了“歌劇魅影”唱片中,克莉絲汀銀鈴般的嗓音,才想到要倫敦親眼欣賞該劇的現場演出。雖然,近年來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已經不再演唱這個腳色,但是當年這個為她量身訂做,而且全球轟動的角色,似乎已經灌註了莎拉布萊曼的精神,別人無法取代。 莎拉布萊曼的歌聲充滿了個人特質,讓人充滿迷惑與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聽見蘿蕾萊的吟唱般,成為壹種方向感的依歸,壹種心靈折服的美聲女神。她的音質純凈、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時格外惹人憐惜,讓我們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樂成長背景。
生於1960年8月14日英國樸茲茅斯的莎拉布萊曼,父親是土地仲介商、母親是蘇活區的舞蹈女郎,而莎拉布萊曼的母親從小就忘女成鳳,帶著她四處學習芭蕾、歌唱、表演,以及各種比賽,她也因此認識了眾多古典作曲家的芭蕾音樂,而父母親則喜歡聽六十年代的重搖滾音樂。因此在兩種音樂文化的沖擊、交融下,奠下莎拉日後發展跨界音樂的基礎。 從小就到處比賽的莎拉,十三歲首度以音樂劇“我與亞伯特”登上舞臺,之後她又進入正統的表演藝術學校就讀,例如英國艾蒙豪斯芭蕾學校、倫敦藝術教育學校、皇家音樂院等等。而她就讀皇家音樂院時,更加入大型流行舞團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二十歲的莎拉參加韋伯音樂劇“貓”的甄選,獲得Jamima壹角的演出,因此贏得韋伯高度的欣賞,兩人更進壹步在1984年韋伯生日時正式結婚。不過在這次婚姻之前,她在1978-1983曾與樂團經理史都華(Andrew Graham-Stewart)有過壹段五年的婚姻。與韋伯結婚後,在老公強力的音樂支持下,莎拉的演唱事業平步青雲,1986年雖然以“歌劇魅影”攀上高峰,但是之後的“愛的觀點”卻票房不佳,不久後的1990年兩人就宣告離婚。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莎拉布萊曼還是韋伯心目中的第壹女伶,更是樂迷心目中韋伯音樂劇“永遠的第壹女主角”。離開韋伯之後,莎拉雖然更為自由但是卻頓失強大的表演發展相關資源,她嘗試與音樂劇相關的舞臺劇、電影演出,但是效果都不好,最後終於才確定發展“歌手”路線。而此時她的男友,也就是“謎”(Enigma)合唱團的創始團員法蘭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開始擔任她的唱片制作人,為她制作了“Dive”、“Fly”、“Time to Say Goodbye”、“Eden”等專輯,其中兼具古典與流行唱法的“Time to Say Goodbye”,更是為她找到了事業第二春,在1997年全球狂賣兩百五十萬張,在臺銷售也超過二十五萬張。而“月光女神”、“精選韋伯音樂劇”在臺銷售量也都超過十萬張以上。莎拉布萊曼除了擁有精采歌藝之外,其實她也是壹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達八千多張,因此透多眾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欣賞,讓她能夠悠遊地遊走音樂劇、古典、跨界之間,她演出且錄過的音樂劇包括“貓”、“歌劇魅影”之外,還有“夜鶯”、“愛的觀點”、“Granpa”、韋伯“安魂曲”等,而演出過的輕歌劇包括雷哈爾“風流寡婦”、蘇利文“賓劄斯海盜”。興趣是看電影的莎拉布萊曼,未來的計劃除了唱歌之外,還有創作音樂以及寫小說。 在眾多美聲演唱家中,莎拉布萊漫無非是最得天獨厚的壹位,除了具備天生的純凈無瑕音質外,還具備融合各領域音樂的視野,同時她在1996年正式學習正統的聲樂訓練,在她狂賣的專輯“Time to Say Goodbye”展現令人難忘的效果。 對於喜歡音樂劇的朋友來說,莎拉是永遠完美的克莉絲汀;對於喜歡跨界音樂的朋友來說,莎拉則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對於喜歡漂亮嗓音的朋友來說,莎拉更是樂壇稀有、歷久彌新的美聲天後。音樂圈要是少了她發聲,就像森林裏少掉了最會唱歌的那只黃鶯,將是樂迷最大的遺憾。
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 壹定是沐受天地諸神的祝福而在幽藍的海面上降生的精靈,萬能的上帝竟把任何壹個女人夢寐以求的女神般的美貌和奇才般的天賦兼集壹身,在銀色的月光下,白衣勝雪、長發如絲,夜風中她天籟般的吟唱如水般晶瑩剔透,夜的幽靈因之而駐足聆聽,天上的星群因之而暗淡--月光女神,壹個皎潔的名字。 她註定要被命運垂青,用天國般的聲音引領每壹雙迷惘的耳朵渡過月光清澈的湖濱走入彼岸。 1988年首次在百老匯的舞臺演出《歌劇魅影》,奠定了其世界級著名音樂家的地位。 1993年第壹張獨唱專輯"Dive"(潛入水中)制作發行。 1996年第二張獨唱專輯"Fly"(飛翔)制作發行。 1997年第三張獨唱專輯"Timeless"(永恒)制作發行,獲得了來自古典樂與流行樂兩界內的廣泛贊譽。 1998年第四張獨唱專輯“Eden”制作發行。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的音樂評論家的認可,這張專輯也再壹次獲得世界範圍內的好評如潮和獲獎無數。 2000年第五張獨唱專輯LA LULA(月光女神)全球發行。堪稱莎拉-布萊曼的巔峰之作。諸多改編名家的作品(如貝多芬,保羅·西蒙,“灰色的陰影”,“月亮河”等),讓人沈醉於那逝去的年代裏永不逝去的聲音。對人文的訴求和表達,均印記著月光女神最純粹的聖潔光輝。 古典並流行著,月光女神成功穿越了時代。如果非要評二十壹世紀伊始至今最非凡的音樂專輯,《月光女神》必將榜上有名。夠了,再說下去的話,文字將使之蒙上流俗,現在唯壹能做的事情,唯有聆賞了。
今年44歲的莎拉·布萊曼出生於英國樸茨茅斯。她的母親在莎拉·布萊曼很小時候就望女成鳳,帶著女兒四處學習芭蕾、歌唱、表演,並參加各種比賽。這使得莎拉·布萊曼認識了許多古典音樂,而她父母親喜歡聽的六十年代重搖滾音樂,也對她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兩種音樂文化的沖擊、交融,由此奠定了她日後發展跨界音樂的基礎,更使她除了具備天生純凈的音質外,還具備了融合多元音樂的視野。
Classic 2001金選
Dive 潛入水中
Eden 伊甸園
Fly
Harem 壹千零壹夜
La Luna 月光女神 MP3
La Luna 月光女神 APE
the very best of 1990-2000
Time to say goodbye 永相隨
莎拉?布萊曼大事記:
1960年8月1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為六個孩子中的長女。
三歲始學跳舞,曾就讀Elmhurst芭蕾學校及倫敦藝術教育學院。
十三歲便在倫敦的皮卡迪利(Picadilly)劇院,參加了戲劇“Iand Albert”的演出。
十六歲時曾經在電視節目《Pan's people》中擔任舞群之壹。
十八歲是加入Aroene Phillops的舞團Hot Gossip,並以由她擔任主唱的“Ilost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獲得她生平第壹張全英Top l0單曲。
1981年,莎拉參加了著名音樂劇《貓》的首演。
1982年,她參與制作並主演了壹部頗受好評的兒童歌劇《夜鶯》。
1984年,她再度參演安德魯?洛伊韋伯的音樂劇《歌劇院幽靈》。
1985年,她先後在倫敦、紐約擔任安德魯.洛伊韋伯古典音樂《安魂曲》的首演及錄音,與她壹同單綱的男主唱則是當今三大男高音之壹的多明戈。她同時因為這個演出獲得葛來美獎《最佳古典新藝人》的提名。這壹年她與洛伊豐伯結婚。
1986年,倫敦的“女王陛下劇院”推出了堪稱本世紀最著名音樂劇之壹的作品《歌劇院幽靈》,莎拉主演了歷任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女主角克莉絲汀。這個演出將她的演藝生涯推上了第壹個高峰。
1988年1月,《歌劇院幽靈》首度於美國百老匯演出,莎拉的魅力繼而征服了新大陸。她因此被Drama Desk大獎提名為最佳女演員,同年她為EMI古典錄制了壹張藝術歌曲專輯《天籟森林》演唱英國作曲家布瑞頓所改編整理的英國民謠,這張專輯為她進壹步的古典聲樂演唱贏得相當的好評。
1989年錄制專輯《The Song That Got Away》。
1990年,錄制專輯《As I Came 0f Age》。同年,她主演了這年十二月推出的洛伊韋伯的新作〈愛的觀點〉,同時參加了壹直持續到次年的“洛伊韋伯音樂作品”美國巡回演出。
1992年,參加“洛伊韋伯音樂作品”日本巡回演出。同年,與三大男高音之壹的卡雷拉斯合唱了當年巴塞羅那奧運的閉幕主題曲“永遠的朋友”。
1993年,發行了專輯《Dive》。
1994年,赴日與多明戈***同舉行演唱會。
1996年,錄制專輯《飛翔》(FLY),同年底,受邀去德國參加重量級拳王馬斯克的退休演唱會。
1997年,專輯《永誌不渝》與同名單曲《告別時刻》同時橫掃全球唱片市場,創下超過250萬張的驚人銷售記錄。
1998年12月,個人專輯《重返伊甸園》(EDEN)在臺灣上市,為歐洲以外的地區世界首賣。發行兩周,臺灣地區銷售量已逼近白金唱片。
2000年4月,大碟《月光女神》(La luna)發行。同名的全球巡演展開。隨著新專輯《月光女神》的發行,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的名字再次橫掃世界樂壇,榮登Billboard古典跨界排行冠軍和單曲榜TOP 20。
2001年歲末發行的[金選—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 Classics]新歌加精選,是莎拉布萊曼音樂生涯的極致頌揚,收錄4首全新單曲。
2003年5月,發行最新專輯《壹千零壹夜》(Harem)。Harem是以中東傳說為基底所編織而成的壹次音樂奇想之旅,整張專輯呈現出來的是廣袤沙漠、無垠空間以及那種平和與充滿靈性的感覺,這張專輯可能是莎拉布萊曼到目前為止最獨特且最具個人特色的作品,不但展現了她在作曲方面的才華,她充滿熱情的創意構思以及舉世無雙的天籟歌聲也都在其中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2007年,發行最新專輯《真愛傳奇》:《Symphony》翻唱自德國 Silbermond 樂隊《Verschwende Deine Zeit》專輯中的《Symphonie》;《Canto Della Terra》是與跨界男高音 Andrea Bocelli 的再度合作;《Sanvean》翻唱自暗潮團體 Dead Can Dance 的《Sanvean (I'm Your Shadow)》;《I Will Be With You (Where The Lost Ones Go)》翻唱自 Sissel 的同名曲,在單曲碟(西爾德斯神話已有推薦)裏面是與 Chris Thompson 合作的,而本專輯是與 Kiss 的主唱 Paul Stanley 重新錄制了壹個版本;《Schwere Tr?ume》改編自奧地利作曲家和指揮家 Mahler 的作品;《Sarai Qui》翻唱自 Faith Hill 演唱的電影《珍珠港》主題曲《There You'll Be》,與意大利男高音 Alessandro Safina 合唱;《Storia D'amore》貌似來自意大利的同名電影;《Let It Rain》確非是翻唱曲目;《Attesa》則是壹首從 Pietro Mascagni 的《Cavalleria Rusticana》中得到靈感的作品;《Pasión》源自墨西哥電視劇《Pasión》的主題曲,壹首西班牙語情歌,與 Fernando Lima 合作演繹;《Running》這個單曲改編自 Holst 的《The Planets》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萊曼 的聲線始終是如此出類拔萃,除了贊嘆,唯有傾聽!
..樓上,just one last dance是Sarah Connor的歌,不是莎拉布萊曼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