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誰是真正的蒙娜麗莎?

誰是真正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壹幅著名的肖像傑作。它代表了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壹個資本主義崛起時期城市中的資產階級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以含蓄的微笑和深邃的山川為背景,生動地展現了畫家獨特的煙熏式“空中透視”筆法。畫家試圖將人物豐富的內心感受與優美的造型巧妙地結合起來。對於肖像面部的關鍵部位,如眼角、嘴唇等,他還特別註意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以達到神韻,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千古神秘的魅力,那種如夢似幻的迷人微笑被許多藝術史學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達芬奇註重表達人的感情。在構圖方面,達芬奇改變了過去畫肖像時使用側半身像或胸部的習慣,取而代之的是正面半身像。透視點微微上揚,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顯得更加端莊穩重。此外,蒙娜麗莎的手,細嫩、精確、豐滿,顯示了她的溫柔、地位和階級地位,顯示了列奧納多精湛的繪畫技巧和他對自然的敏銳觀察。

畫家達芬奇的壹生(1452-1519)是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不僅是壹位才華橫溢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詩人、哲學家和音樂家,還是壹位卓有成就的解剖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工程師。500多年來,人們談起人類的文化進步,都會提到輝煌的壹頁——意大利文藝復興,會聯想到達芬奇的豐功偉績。

1452年4月15日,塞爾·皮埃羅·達芬奇和卡特裏娜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郊區的文西村。

1465年進入韋羅基奧畫室,成為入門弟子(13 ~ 14歲)。

1473年,他創造了“神聖通告”

1476年,他被指控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有同性之愛。因為他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2畫《朝拜三賢》回到米蘭(30歲)

1483年被舊金山接受,大教堂訂購了巖石上的聖母像(31歲)。

1495開始畫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 ~ 03回到佛羅倫薩,開始畫蒙娜麗莎(50歲)。

1516應法王邀請,前往法國安博瓦茲(64歲)。

1565438+於2009年5月2日在安布瓦茲去世(享年67歲)。

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由於化學反應消失了,背景中出現了藍天。

[編輯此段]蒙娜麗莎微笑的奧秘

500年來,人們壹直無法就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達成壹致。不同的觀眾或者在不同的時間看起來感覺不壹樣。我覺得她有時候笑得很舒服很溫柔,有時候看起來很嚴肅,有時候看起來略顯悲傷,有時候甚至流露出嘲笑和調侃。在壹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可能像在雕塑中那樣與眾不同。然而,在蒙娜麗莎的臉上,暗淡的陰影時隱時現,用面紗遮住了她的眼睛和嘴唇。但是,人的微笑主要體現在眼角和嘴角。但達芬奇對這些部分的描繪都是淡淡的,沒有明確的界限,這也是為什麽會有這種難以捉摸的“神秘微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壹所大學利用“情緒識別軟件”分析了蒙娜麗莎微笑的內容和比例:快樂83/100,厭惡9/100,恐懼6/100,憤怒2/100。

哈佛大學神經學家利文斯通博士表示,蒙娜麗莎的微笑閃爍不定,這與人類的視覺系統有關,而不是畫中人的神秘表情。利文斯通博士是視覺神經活動方面的權威,主要研究眼睛和大腦對不同對比度和明暗的反應。利文斯通說:“微笑在閃爍,因為觀看者改變了眼睛的位置。”他說,人眼有兩個不同的部分接收圖像。中央部分(也就是視網膜上的淺窩)負責區分顏色和仔細標記。註意淺坑外圍的黑白、動作和陰影。根據利文斯通的說法,當人們看壹張臉時,他們的大部分目光都集中在對方的眼睛上。如果人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眼睛裏,那麽不太準確的周邊視覺就會落在她的嘴上。因為周邊視覺不註重細微差別,無形中突出了顴骨的陰影。這樣,笑容的弧度就更大了。但是,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時,中央視覺不會看到陰影。利文斯通說:“如果妳看她的嘴,妳永遠不會捕捉到她的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若隱若現,因為人們的目光在不斷轉移。利文斯通指出,如果妳想臨摹蒙娜麗莎,那麽在描述嘴巴的時候,妳應該把目光移開。

1993,加拿大藝術史學家蘇珊·吉爾(Susan Gill)發表了壹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吸引無數觀眾的蒙娜麗莎的嘴唇,是男人的光背。這個論點既新穎又荒謬,但論據有力。達芬奇,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工程師、科學家,是壹個“極客”。他喜歡穿著粉紅色的外套,毫無顧忌地把胡子塗上五顏六色的顏色,還經常聲稱自己解剖過30多具屍體。他還是左撇子,習慣從右向左倒著寫。其他人必須用鏡子來閱讀他寫的東西。因此,借助鏡子也是觀眾讀圖的壹種方式。旋轉90度後,鏡中蒙娜麗莎抿著的嘴唇,恰好是壹個線條清晰的壯漢的背影,以及左臂和肘角;況且,表現人體之美,呼喚人性的覺醒,既是大師的人生哲學,也是他的藝術觀。

的確,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線下欣賞這幅畫,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笑容時而溫柔,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傷感,時而又有幾分諷刺和調侃。神秘的微笑揭示了人物神秘的精神活動。

幾百年來,“微笑”的新解釋層出不窮。比如笑起來不露白牙是因為原型優雅漂亮但不善言辭;原型因為心愛的女兒去世,抑郁不樂,難掩悲傷。更有甚者,蒙娜麗莎被推下了貴婦的寶座,原型被貶為妓女,於是帶著嘲笑和調侃的笑容。

美國馬裏蘭州的約瑟夫·鮑考斯基博士說:“蒙娜麗莎根本沒有笑,她的面部表情典型地表明她想隱藏自己沒有門牙。”

法國裏昂的腦外科醫生讓·雅克·康德特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剛剛中風。看,她半邊臉的肌肉松弛,臉歪了,所以看起來在笑。

英國醫生肯尼斯·基友博士認為蒙娜麗莎懷孕了。他的依據是,她的臉上露出滿意的表情,皮膚鮮嫩,雙手交叉放在腹部。性學家推測,蒙娜麗莎剛剛經歷了高潮,所以她露出了壹個讓世界著迷的微笑。

還有壹種近乎無厘頭的說法:她的表情看起來像是吃了苯丙氨酸,這是吃了巧克力後體內產生的壹種快感激素。很少有人相信這種說法,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巧克力。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人類學教授辛克·肯裏爾(Sinker Kenriel)認為,蒙娜麗莎之所以有這樣的笑容,是因為她吃飽了,因為她嘴角的弧度和將手輕輕放在腹部的手勢,與人類飽餐壹頓後的表情壹模壹樣。

畫中左邊的地平線比右邊低,蒙娜麗莎的左邊看起來比右邊大。在歷史上,左側代表女性,可見列奧納多對女性的崇拜。其實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自畫像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埃及傳說中,掌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掌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希斯——在古代漢語中讀作麗莎,所以蒙娜麗莎暗示著蒙娜麗莎是兩性的結合體。

[編輯此段]蒙娜麗莎真實性之謎

據傳,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被收藏在巴黎的盧浮宮。然而,收藏中有壹句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而是真正的蒙娜麗莎掛在倫敦壹間公寓的墻上。

這間公寓和這幅作品的保管人普利策博士說,蒙娜麗莎完成後,這幅作品就留在了麗莎·德·佐貢的家裏。後來,另壹個貴族請達芬奇為他的情婦畫壹幅肖像。這位被稱為“La Gioconda”(意為“微笑的人”)的女子長得非常像蒙娜麗莎。於是,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換成了《喬康達》。畫完成後,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沒有買這幅畫。後來,在弗蘭茨壹世的邀請下,達芬奇帶著這幅畫去了法國。普利策說,讓盧浮宮更加輝煌的是《喬孔達的畫像》。蒙娜麗莎後來被流放到英國。本世紀初,它被博物館館長和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被壹個瑞士財團買下,普利策是其中的壹員。

本世紀初,大規模復制和偽造著名藝術品的人很多,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然而,普利策博士確信他的畫的真實性。他通過顯微攝影證實,倫敦這幅畫上的指紋與達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紋相同。據記載,蒙娜麗莎比拉·喬康多年輕19歲,並且被畫上了哀悼的面紗。在兩幅畫中,只有倫敦的那幅畫展示了壹個戴著美麗面紗的年輕女子。另壹個證據是拉斐爾在達芬奇畫這幅畫的時候畫了草圖。素描中的蒙娜麗莎背後有兩根柱子,出現在倫敦的畫像中,而盧浮宮畫作的背景是懸崖、小徑、石橋、樹木和潺潺的流水。

數百年來,許多收藏家聲稱他們擁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達到了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藝術博物館在1984收到了壹幅沒有笑容的蒙娜麗莎。經測定,這幅畫確實是達芬奇所寫,畫中的人物都酷似蒙娜麗莎。專家推測,這幅沒有笑容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手稿。

還有壹種說法是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是贗品,這是基於1911中的失竊。在那次盜竊中,蒙娜麗莎被偷了。兩年後,它出現在意大利,但蒙娜麗莎背後兩側的柱廊已被剪掉。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給了盧浮宮。然而,許多專家認為,這次恢復的只是壹個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壹位富有的收藏家買走了,掛在盧浮宮的只是壹幅贗品。

[編輯此段]蒙娜麗莎背景之謎

加州大學教授卡洛·佩德雷蒂(Carlo pedretti)認為,《蒙娜麗莎》背後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的布裏亞諾橋附近的風景。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離阿雷佐約100公裏的達芬奇鎮,曾在阿雷佐居住。這壹帶的原始景觀和《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壹模壹樣。所以達芬奇很有可能用這壹帶的田園風光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公布時,許多藝術史專家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

[編輯本段]畫中人物死因之謎

據記載,麗莎·迪·格拉迪尼(畫中的人物)46歲時死於抑郁癥,但壹名日本心臟病專家表示,他在蒙娜麗莎的左眼上發現了壹個黃色的斑點,這是膽固醇過高的跡象。日本心臟病專家說蒙娜麗莎應該死於心肌梗塞。

也有人說她死於抑郁癥,因為她愛上了達芬奇。

【編輯本段】《蒙娜麗莎》大白於天下。

數百年來,關於畫中女子真實身份的爭論從未停止。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專家從圖書館歷史文獻書頁上的筆記中得到了最新線索,揭開了蒙娜麗莎身世之謎。

海德堡大學的專家聲稱,通過分析圖書館裏壹個有500年歷史的書頁空白處潦草的筆記,他們可以確認這個帶著神秘微笑的女人就是佛羅倫薩布料商弗朗西斯科·德·喬康多的妻子麗莎·格伯迪尼。這份文件是兩年半前由大學筆跡系主任Armine Schlecht博士發現的。這份文件的原主人阿戈斯蒂諾·韋斯普與達芬奇很熟悉,是當時佛羅倫薩政府的壹名官員。在他留在文件空白處的筆記中,他將達芬奇與古希臘藝術家阿佩利斯相提並論,並表示達芬奇同時在創作三幅作品,其中壹幅是麗莎·德·焦孔多的畫像。文件日期為1503 10月,與專家判斷該工作完成的大致時間1503至1506相吻合。

《蒙娜麗莎》是盧浮宮的瑰寶,也被稱為喬康多夫人,她的姓氏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快樂。

[編輯此段]蒙娜麗莎原型之謎

500多年來,歷史學家壹直在爭論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尤其是畫中人臉上神秘的笑容,更是人們猜測的玄機。近日,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壹名普通教師烏塞普·帕蘭蒂(Usep Palanti)提出了壹個新的觀點,認為蒙娜麗莎是壹個有五個孩子的“家庭主婦”。

據《每日電訊報》1報道,帕蘭蒂研究了佛羅倫薩25年的檔案,然後得出結論,蒙娜麗莎的原型是麗莎·格拉爾迪尼,她是達芬奇父親的壹個朋友的妻子,是壹個有五個孩子的家庭主婦。

根據帕蘭蒂的研究,麗莎在1495和16歲時嫁給了佛羅倫薩絲綢商人弗朗西斯科·喬康多,而喬康多是列奧納多的父親皮耶羅的好朋友和鄰居。麗莎是喬康多的第二任妻子。夫妻倆感情很好,育有5個孩子。焦孔多在遺囑中說,麗莎是他“深愛的”和“忠誠的”妻子。

帕蘭蒂認為《蒙娜麗莎的畫像》是在於麗莎24歲時完成的。列奧納多·達·芬奇的父親安排了壹切,並出錢讓他的兒子為他朋友的妻子畫了這幅畫。當時,達芬奇正被壹場財務糾紛所困擾。他爸爸大概是想用這種方式幫助兒子。

在關於蒙娜麗莎原型的傳說中,有人說畫中人是當時佛羅倫薩的名妓,也有人說畫中人是達芬奇本人的女子自畫像。去年,壹位名叫謝文·紐蘭的美國教授聲稱,他已經發現了蒙娜麗莎微笑背後的真正秘密。蒙娜麗莎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因為畫中的主人在她還是達芬奇的模特時碰巧懷孕了。這是壹個母親在新生命即將誕生時露出的神秘微笑。

目前,帕蘭蒂正在暑假期間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書,計劃在8月份出版。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初是在巴黎的盧浮宮畫的。但是數百年來,收藏家們聲稱他們已經收藏了60多幅蒙娜麗莎的畫。

[編輯此段]失蹤的蒙娜麗莎之謎

由於展館搬遷導致展覽中斷,它將30年來首次在盧浮宮展覽館“消失”。

蒙娜麗莎壹直在盧浮宮對著觀眾默默微笑。今年4月4日,她終於放假壹天。

4月4日,遊客在盧浮宮看不到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根據盧浮宮的聲明,蒙娜麗莎將於當天移至展廳,並“休假”,這將是這幅名畫30年來首次在盧浮宮中斷展出。

盧浮宮在壹份聲明中表示,四年後,蒙娜麗莎將於4月4日被移至翻新後的舊展廳。2000年,由於老展廳年代久遠,保存條件和安全措施出現問題,盧浮宮將《蒙娜麗莎》搬到了現在的臨時展廳。

根據博物館的解釋,中斷展覽壹天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工程師需要在當天為移動後的蒙娜麗莎安裝照明設施和特殊的反光玻璃,並設置更合理的參觀路徑。為了避免屆時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失望,盧浮宮通知了全球近6000家旅行社,同時在其主頁上用10種語言進行了說明。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盧浮宮最著名的藝術品。據統計,盧浮宮90%的遊客都不會錯過這個“微笑”。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每年出售超過33萬件蒙娜麗莎紀念品,包括明信片、磁鐵和拼圖。

自1789盧浮宮成立和《蒙娜麗莎》入駐以來,除了少數意外,博物館壹直避免中斷這幅畫的展出。據博物館的壹名工作人員介紹,“倫勃朗、提香、格列柯都可以被擱置數周,唯獨蒙娜麗莎不行”。就連這幅名畫的守護者本人也只能在盧浮宮關閉時才能接近這幅畫,開展研究工作。這幅畫的x光探測研究是在半夜進行的。

蒙娜麗莎最後壹次從盧浮宮遊客的視野中消失是在1974年。當時,她漂洋過海去日本訪問。據專家估計,這種巡展在未來不太可能再次發生,升級後的展廳有足夠的容量應對每小時1500人的遊客流量,所以今年4月4日很可能是蒙娜麗莎多年來唯壹的假期。

[編輯此段]無盡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這是壹個沒完沒了的問題。問世已近500年,後人多有評論和猜測,留下了越來越多的謎題。現在世界上關於《蒙娜麗莎》的專著有上百種,有近百名學者把這幅畫作為畢生的課題。時間的流逝不會解開謎題,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給後人留下更多的疑惑。

人們過度地愛她。沒完沒了地討論她那不易察覺,稍縱即逝卻不變的笑容,那無所不知,無所不包的眼神,端莊從容的身姿,高貴簡約的裝束,無可挑剔的完美構圖。人們驚嘆:列奧納多,只有憑借著列奧納多和上帝的智慧,才能收集到這麽多美好的元素,將許多美好的事物結合成壹個完美的整體。所以,美,智慧,永恒,三位壹體,終極搭配,沒有超越的可能。就這樣,《蒙娜麗莎》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也給人無限沈重的壓力。人們願意生活在她的樹蔭下,吸收滋養的營養;我渴望走出她的陰影,呼吸自由的空氣。多少年來,無數癡迷於繪畫事物的人都被這種矛盾所困擾。

這是壹個神話,與達芬奇無關,完全是後人杜撰。神話就像壹個雪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滾動擴大,最後連神話的制造者也被吞噬。如今,《蒙娜麗莎》坐在盧浮宮的顯要位置,透過厚厚的防彈玻璃,以我們每天都熟悉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接著成千上萬的遊客。這些朝聖般的觀眾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渴望通過這張溫柔安靜的臉讀懂答案,但當他們離開時,卻帶走了更多的疑問。問題是多方面的,其中許多與蒙娜麗莎毫無關系。有人可能會問:蒙娜麗莎是畫中人的名字還是微笑的別稱?畫中的人是銀行家喬·貢多的妻子還是伊莎貝爾公主?這幅畫是有真實的模型,還是憑想象畫出來的?這幅畫中的人物沒有眉毛。這是當年佛羅倫薩的審美時尚,還是有人說的妊娠反應?畫中的人是不是剛剛經歷了流產的痛苦,穿上了喪服?蒙娜麗莎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嗎?難道不是面癱引起的嗎?蒙娜麗莎是男的還是女的?原型是列奧納多本人嗎?問題越離奇,離畫本身就越遠,不僅無助於對畫的解讀,反而把人引入歧途。

事實上,有些問題已經構成了對《蒙娜麗莎》的褻瀆,只是提問者尚未察覺。蒙娜麗莎是男的還是女的?有必要問嗎?有性別意識的人都不應該質疑這壹點,但還是有人堅持要問這麽荒謬的問題。有人說蒙娜麗莎給人壹種中性的感覺,至少她不會給人壹種性的誘惑。請問,只有性感才能構成女性美嗎?那麽,肖像和色情照片有多大區別呢?毋庸置疑,蒙娜麗莎是美的,她的美充分體現在人性的美上,不局限於女性特征;換句話說,她的美已經超越了性別障礙,但這並不意味著連性別都分不清。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對顯而易見的事實提出荒謬的問題是非常無聊的。面對明明賞心悅目的畫像還說什麽面癱,太離譜了。蒙娜麗莎的表情是僵硬的嗎說壹個瞬間的表情凝固了就是僵硬的很可笑。笑容難以形容。專註中無意識的微笑,友好的微笑,欣慰的微笑,或者略帶嘲諷的微笑,都是每個人在不同情緒下的感受,但微笑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有些人覺得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完全沒有必要下結論說這幅畫不是以壹個真人為模型,完全是基於想象。人們驚嘆於達芬奇高超的繪畫技巧:畫中的人,從五官到雙手,再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衣服,都是那麽真實可觸,幾乎觸手可及,超乎想象。如果沒有真人作參考,即使他有很大的天賦,達·芬奇也不可能畫得如此生動細膩。有人想問,畫中人的眼睛和她的笑容那麽遙遠,不要深意的爭辯。那是他獨有的嗎?為什麽現代人模仿不出來?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好回答。懂繪畫的人都知道,肖像畫和人物原型不壹樣。壹幅好的肖像首先要體現作者與表現對象之間的互動關系;畫家把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哲學、精神欲望等等融進畫中的人物,觀眾從畫面中讀到的肯定會比真實的人物多。在我們了解了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壹生和他在許多領域的非凡成就之後,上述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這種情況下,畫中人的妻子和名字是誰並不重要。她是列奧納多·達·芬奇所有藝術才華的集合,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壹個超越常規極限的完美人性。我們可以理解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精神畫像,但說她是模特就太俗了。有人通過電腦技術將達芬奇的自畫像與蒙娜麗莎進行對比,發現兩者的基本結構驚人相似,於是斷定這幅畫是以他本人為原型的。其實這是在吹毛求疵。相似不代表巧合,當然完全巧合是不可能的,就像畫中的人和真人不完全壹樣;但不同的人總有相似之處,相似是主要的,差別卻很小;更何況,每個畫家在描繪他人時,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形象帶入畫面,因為畫家最熟悉的是自己;我想達芬奇也不會例外。說了這麽多,剩下的問題就不用解釋了。如果我們多看畫,多接觸畫家,那麽不相幹的問題就不會提出來了。

反駁上述壹些問題,並不意味著圍繞《蒙娜麗莎》的研究沒有意義。作為世界藝術史上最著名的作品,必然會有無窮無盡的問題供後人探討。人們對蒙娜麗莎太熟悉了,很難再有新鮮感。但是,對這幅畫著迷的人,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收獲,其中的玄機甚至可以理解。《蒙娜麗莎》不僅是盧浮宮的瑰寶,也是法國人的驕傲。當時,蒙娜麗莎被盜,成千上萬的人為此感到悲傷。政府將這壹天定為“國家災難日”;收復之時,舉國歡騰,其盛況不亞於國家的重生。法國人忘記了蒙娜麗莎不應該屬於他們嗎?在《蒙娜麗莎》的故鄉意大利,有著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非常遺憾,我們沒有擁有蒙娜麗莎。這是世界上粉絲最多的壹幅畫。藝術界就更不用說了,光是政客們對她的癡迷就讓人吃驚:每當著名的戴高樂總統心煩意亂的時候,就會開車去盧浮宮欣賞蒙娜麗莎,出來的時候滿臉笑容,原來的煩惱也就沒有了;另壹方面,蓬皮杜總統公開承認他無法抑制自己對蒙娜麗莎的渴望。世紀偉人丘吉爾已滄海桑田,但晚年有幸親吻蒙娜麗莎時,卻控制不住自己顫抖的手指。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也對《蒙娜麗莎》情有獨鐘,所以未欣賞原作就收藏了四幅贗品。看到這些事實,我們會產生疑問:為什麽壹張小小的畫像會有如此大的魅力或震撼力?難道不是被壹種神秘的看不見的力量推動著嗎?

有些問題很難回答。先從蒙娜麗莎本身說起。世界公認的原作現在在盧浮宮,有條不紊的流通著。當達芬奇搬到法國時,他帶走了這幅畫。達芬奇去世後,《蒙娜麗莎》歸法國王室所有。盧浮宮完成後,這幅畫被永久收藏。然而,人們不明白,我們今天看到的蒙娜麗莎和最初描述的並不壹樣。有沒有被別人篡改過?的確,我們今天看到的畫和達芬奇畫的畫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據說拿破侖拿到《蒙娜麗莎》的時候,為了把它裝進現成的畫框裏,他把畫面左右各剪掉了三厘米;原畫兩邊有石柱,現在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壹點柱基。據說拿破侖對這幅畫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我們今天並不這樣認為。在現代人看來,《蒙娜麗莎》構圖完美,人物背後的風景拓展了畫面空間,很好地襯托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也極為突出;反而兩邊加欄,感覺構圖平淡,視野不開闊,人物失去了質樸。拿破侖壹生都沒有特別重視藝術,卻在藝術史上留下了可圈可點的印記,真是不可思議。看來神聖不壹定是不可動搖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蒙娜麗莎是棕褐色調,略帶青綠色。色彩素淡恬靜,簡約端莊。我們以為繪畫壹直都是這樣的,其實不是。根據達芬奇同時代人的描述,當時的畫色彩鮮明,色調明快。什麽時候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當時法國國王得到了蒙娜麗莎,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在表面塗了過多的清漆;數百年後,清漆變成了深棕色,就像我們目前看到的顏色;這幅畫的表面已經開裂,形成了蜘蛛網壹樣的細密紋理。遺憾的是保存條件不好;然而,我們今天寧願承認蒙娜麗莎。質樸剛健的色調與人物安靜內斂的精神氣質相得益彰;深色的衣服和霧蒙蒙的背景把人物的臉和手襯托得響亮動人;均勻的裂痕給人物增添了神秘感,讓我們對她更加崇敬和向往。有人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去除表面油脂,恢復原有的亮麗色澤;只是擔心技術不夠,怕損壞畫面。其實如果真的修好了,我們會覺得奇怪,難以接受。

  • 上一篇:壹個美好的夜晚。
  • 下一篇:古代外國國王羨慕中國皇帝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