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蝸牛讀書的產品是微信閱讀。作為競品,在產品策略、產品功能、產品結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裏,我們對比兩款產品(壹年前的產品)。
蝸牛讀書分為書桌、分類、讀書、礦山四個模塊。
微信讀書分為發現、書架、想法、我四個模塊。
“書桌”、“分類”、“礦”的核心功能基本相同。從結構上看,網易蝸牛更簡單,微信的功能更復雜。
1)產品核心功能對比
●桌面與發現
微信讀書的發現頁在形式上類似於蝸牛讀書的書桌頁,采用滑動卡片的形式,但微信讀書的卡片數量明顯多於蝸牛讀書。
微信閱讀除了妳正在閱讀的書籍,還包括書幣、熱門榜單、書籍推薦、發現更多、關註好友等。展示的書籍信息很多,但是否顯得信息量過大?而且卡沒有當前位置,所以不知道要滑多少。
除了閱讀,蝸牛讀書只有空白的指南頁,是否顯示的信息量太少?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形式差不多,但蝸牛的書桌上其實是加了“待閱讀”(相當於微信書架),而微信卡片是“閱讀”,微信並不是直接打開閱讀的。
●?分類與書架
可以看到,微信讀書的“書架”頁面其實和蝸牛的“書桌”差不多,只是微信書架可以放更多的書。書架包含壹個二級頁面“書城”,是書籍的分類和特別推薦。
蝸牛讀書目前只有簡單的圖書分類,頁面看起來幹凈簡潔,但離推薦水平略顯單薄。
●讀者與想法
蝸牛讀書引入專業讀者和意見領袖,為用戶提供閱讀鑒賞。頁面包含“趨勢”和“讀者”。趨勢是讀者發布的閱讀趨勢和書評,能引導普通讀者?
但是,單壹的閱讀趨勢似乎意義不大。只是讀者目前的想法。妳能推薦更多的書嗎?
微信閱讀分為“追隨的人”和“精選的想法”。可以看到,在《創意精選》中,用戶的參與度很高,書評質量高,參與評論回復的人也比較活躍。“關心的人”相當於壹個閱讀的“朋友圈”,他們可以充分了解和關心自己的朋友,並與他們互動,形成互動社區的良好氛圍。
相對而言,《讀者》更像是壹個單向的出版物,僅僅靠評論很難對普通用戶產生更多的效果,也很難在讀者和用戶之間建立起聯系。所以,蝸牛需要更好地發掘讀者的作用。
●閱讀頁面
閱讀界面的基本功能是相似的:
蝸牛讀書的“筆記”和微信讀書不同,微信讀書在“寫筆記”下更突出;微信讀書還有“聽書”“壹起讀人”的功能
在閱讀頁面的“更多”菜單中,微信閱讀的功能明顯多於蝸牛閱讀。除了分享,還有贈送好友、私信、私讀、推薦到發現等等。
●備註頁
蝸牛讀書(左)是我自己在書上的筆記;
微信讀書(右)不僅有自己的好友,還有書選的思想;
而且形式上蝸牛是圖片形式,微信閱讀是動態信息形式,更方便交流互動。
●?同時閱讀同壹頁的人
蝸牛讀書(左)只是簡單的閱讀進度;
微信閱讀(右),以及進度、閱讀時長、發表的想法、筆記等。,並且可以收集別人的想法和更多的社交元素。
●?我的頁面
在“我的”頁面,兩者都有做筆記和書單的功能;蝸牛讀書還有“購買時間”的功能;微信閱讀還有“好友排名”和“關註”功能。可見,微信閱讀更註重社交元素。功能更加豐富,頁面結構更加合理。
2)產品特性和功能的比較
●?蝸牛讀書
?每天免費壹小時。
?倒數計秒
?購買閱讀時間
?讀者
?書桌
可以看出,蝸牛讀書亮點的功能是免費閱讀壹小時,按時繳納長篇費用,用戶在閱讀中的倒計時可以增加時間緊迫感,督促用戶閱讀。
讀者機制允許專家帶路,為讀者導航,提高閱讀的水平和深度。
同時,三本書書桌的設置也讓用戶可以將更多的註意力放在眼睛上,沈浸在閱讀中。
●微信閱讀
?朋友的想法
?定期兌換記賬貨幣
?贈送朋友
?聽專業說書人講故事
微信閱讀,引入的微信好友關系鏈,讓用戶可以和微信好友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經驗,閱讀排名可以形成爭搶閱讀的氛圍。
“買壹贈壹”、“贈壹贈壹”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引導用戶與微信好友分享閱讀。
用閱讀時間換取書幣是壹個亮點,也能強化用戶的閱讀。他們讀書越多,就有越多的免費機會讀書,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聽書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場景和方式。
●?網易蝸牛讀書專註於專業讀者,為用戶提供指導。未來將更加註重專業人士提供更有深度的閱讀服務;微信閱讀只能用微信登錄,利用微信好友關系鏈形成閱讀社區,更註重用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是閱讀和社交的深度結合和應用。
●?兩者同時從時間維度切入。采用網易蝸牛讀書,壹小時免費,按時間付費,讓用戶在閱讀時更加關註時間的價值,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高效閱讀;采用微信讀書可以鼓勵用戶讀書,讀得越多付費越少,形成良性循環。
●?微信讀書功能更多,比如聽書,書籍更豐富,分類更多。在閱讀的動態“想法”上已經有了很好的內容沈澱,用戶參與積極性很高。
●?蝸牛讀書專註於深度、沈浸式閱讀。在產品設計和體驗上,網易壹貫優雅簡潔,突出核心功能,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符合蝸牛閱讀的產品定位。
●?總的來說,微信讀書在書籍內容和功能上更豐富,蝸牛則更簡單。微信上線壹年半了,也經過了幾次叠代。網易蝸牛剛剛上線壹個月。作為第壹個版本,在外界看來還是相當不錯的,未來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