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被視為贗品的國寶——晉侯蘇中

被視為贗品的國寶——晉侯蘇中

最近,壹個收藏項目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了壹個特別展覽。展品是從節目中搗毀的300多件瓷器“贗品”中精選出來的30多件精品。這些碎瓷片被放在壽伯收藏的珍品旁邊,與展覽進行對比。沒想到展覽壹被質疑,很多文物愛好者都大呼可惜。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寧育新甚至宣稱:“這裏的‘贗品’90%以上是真品,30%是珍品。我敢為我的話承擔法律責任。”

這個偽展的對錯還在爭論中。但是,壹件國寶被當成贗品,甚至逃過業內很多專家的眼睛,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晉後蘇中》就是壹個經典案例。這件有著近3000年歷史的青銅重器,2002年入選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目錄,被上海博物館收入囊中時價格僅為654.38+0萬港元。

1992年,香港文物市場出現壹套14青銅編鐘。編鐘上的銘文是鑿刻的,非常罕見。當地博物館和收藏家認為它有偽造的嫌疑,所以不敢輕易出售,拖了很久也找不到買家。兩年後,照片和碑文傳到了上海。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成元從照片信息判斷出這是真品,決定投資購買。"

我會和同事商量,這個鐘是個很棒的東西,我們得趕緊送回去。"馬承遠說,"我馬上跟香港這家古董店說,妳不要把這個14的鐘給別人看,因為我們已經看過了。古董店有這個規定。給別人看了之後,如果不想要,只能給第二個人看。"

由於當時香港尚未回歸中國,辦理赴港手續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馬成元害怕事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於是他委托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廣玉與賣家進行談判。當時賣家並不知道編鐘的真實價值,急於出售。最後他只以1萬港幣的低價賣掉了它們。如果對方驗證這件文物的真偽,這個價格連最小的編鐘都買不到。馬成元回憶說:“當時大概送了12箱,裝在大箱子裏,放進上海博物館打開。這確實是晉公爵墓的早期編鐘。”

古晉遺址被盜文物

究竟是什麽偉大的文物讓馬成元看得如此之高,以照片為依據購買?這要從他說的晉侯墓說起。作為西周時期被分封的國家之壹,晉國的歷史長期以來迷霧重重。西周初年,吳王姬發死後,商紂王之子吳庚率領殷商元老起兵造反,周公旦協助年輕的周成王平息叛亂。據《呂氏春秋》記載,有壹次,年幼的和弟弟玩耍,拿起壹片桐葉,剪成玉石狀,對說:“我用這個封妳為諸侯。”歷史學家連忙做了筆記,告訴周公。周公立即來祝賀他,王乘解釋說:“我是在開玩笑。”周公嚴肅地回答:“天子不是開玩笑的。”

不久,實現了他的諾言,把封到了壹個叫唐的地方。虞書與當地人壹起開墾荒地,發展經濟,逐漸強大起來。死後,他的兒子謝的父親繼承了王位,並改名為晉侯。春秋時期,在子孫們的苦心經營下,晉國成為當時北方諸侯國的領袖,稱霸壹時,直到公元前369年三族分入晉國。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對《呂春秋》中的這壹記載提出質疑。他認為,如果王乘的弟弟被封,周公會及時告訴王乘,而不是等他開玩笑,然後借機推廣。如果成王用桐葉開嬪妃和太監的玩笑,周公會不會也趁機作弄?周公會用適當的原則引導國王的行為適當,不會聰明到去迎合他的錯誤,為他辯護。古籍中的這壹記載並不可信。

不僅董曄的賜弟受到後人質疑,虞書的封地“唐國”,即金朝第壹封地在哪裏,也壹直是個謎。歷史學家對此做過很多研究,但壹直沒有公認的結論。學界多支持兩派思想:漢史家班固認為“唐”在今太原附近;清代大學者顧確認“唐”應在陜西南部。

20世紀70年代末,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鄒衡帶領學生到山西做文物調查,試圖找到晉國第壹個封地唐朝。起初他跟隨班固的說法,先來到太原,發現最早出土的文物只有春秋時期的。而此時山西考古隊發掘的所謂“舒玉墓”,不過是唐宋以後修建的假墓。鄒衡大失所望,來到顧所說的汾河以南,也是無功而返。

鄒衡回到北京,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仔細查找,決定以今天的山西臨汾為重點。自上世紀60年代考古專家謝發現曲村天馬遺址以來,當地有關部門壹直在對該遺址進行勘探。1979年,鄒恒又帶著學生去了山西。這壹次,他們選擇了位於山西和河北交界處的天馬村和曲村。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鄒恒越來越覺得眼前這個醜陋的山村將成為古晉國的重要遺址。他讓學生們挖壹條壕溝,但沒有發現什麽重要的東西。此時春節將至,天氣太冷,他同意讓學生回家過年,留下來繼續尋找。不料,壹夥山西文物販子壹直尾隨考古隊,乘考古隊選擇發掘地點回家過年之機,用炸藥進行破壞性盜墓,盜走大量重物。

考古人員當時並不知道,正是這次盜墓事件,使得埋藏在這裏的壹批青銅編鐘(14件)被悄悄運出山西,直到2000多公裏外的香港。多年後,這組國寶被上海世博會專家收藏,也就是馬承遠從香港購買的這套回歸文物。

就在上海博物館收藏晉侯墓編鐘的同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發掘結束後對曲村-天馬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十九座晉侯墓相繼被發現,震驚了史學界。據考古發現,這是古代晉國“以戒嚴令促晉,以戒嚴令為基礎,文人統治”封地的開始。

偽造的根據:刀刻之謎

就在考古工作者對曲村-天馬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時,這裏的壹座晉侯墓出土了兩個小編鐘。鐘上的銘文也是鑿出來的,和上海世博會收藏的14編鐘壹模壹樣。這兩個被盜墓者盜走時遺漏的編鐘,與上海伯的14編鐘是壹套完整的,進壹步證明了上海伯蘇鐘的正統身份。晉代侯蘇中,業內原本誤以為是贗品,源於此刀所刻銘文。為了獲得清晰的音樂,先秦的編鐘是用純高錫青銅制作的。高西慶銅硬,殷、商、西周缺乏完善的鋼鑿工具,所以銘文都是鑄的。甚至在春秋戰國之交的青銅時代末期,就出現了鋼制工具,銘文大多是鑄造的。

晉代蘇中刻的碑文非常工整,每個鐘刻的字都不壹樣。最後兩分鐘是兩行11字符。銘文都是用利器刻出來的。因為鐘的硬度,不可能壹蹴而就。妳需要先鑿出點,然後把點連成線。往往壹幅畫要四五刀才能成為壹個整體,刀痕非常明顯。

  • 上一篇:如何模糊搜索蘋果手機收藏
  • 下一篇:妳覺得中國的頂級食材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