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讀的次數越多,越對賈母這個人物欽佩。可以這麽認為,賈母有將帥之才。
用賈母自己的話說“從這進家門做成孫子媳婦兒起,也有自己也有重色的媳婦兒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歷了些”。
可見這個老太太不是簡單的壹個人物。別看她平時嘻嘻哈哈,只是和孫輩們壹起喝酒打牌行令,但是遇見事情的時候,有自己的原則,誰也不敢忤逆。
對待兩個兒子有原則很著名的壹回就是賈赦強要賈母房中的丫頭鴛鴦的時候,賈母聽了鴛鴦的哭訴,氣得渾身亂顫。不由分說把他大罵了壹頓,並且還遷怒於近在身旁的王夫人。
“妳們都是那麽哄我的,外頭孝敬按地裏盤算。
壹席話說得誰都不敢說話,可見老太太平日裏都是韜光養晦。
在賈寶玉挨打的時候,賈母出來也發了壹次怒。
她說話的口風,不是為賈寶玉說情說話的,看起來是為自己的生存權的。
看她對賈政說
“我沒有生過壹個好兒子,有話也無處講”“妳因為寶玉不能光宗耀祖打他,當日妳父親怎麽教育妳來著”
接著勸王夫人
妳別哭了,如今寶玉年紀小,妳疼他,等他長大了,未必想著妳是他母親呢。如今不疼他,以後少生壹口氣”
賈母這番話傳遞出的價值理論,就是子女長幼輩分的秩序,這話讓賈政無法擔當,立刻停止對寶玉的毒打,磕頭賠禮。
這樣的價值理論,子女有長輩分配長幼的秩序,讓賈政無法擔當。賈政立刻停止打賈寶玉,只有磕頭認罪的份。
對待不守規矩的下人,她也有自己的原則當她聽說大觀園中有人跳墻頭,不管是不是真的,就壹定徹查到底。
因為出了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值班人員忽於職守,如果是這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她對當時的管理者探春說到
殊不知夜間既耍錢,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門戶任意開鎖。或買東西,尋張覓李,其中夜靜人稀,趨便藏賊引奸引盜,何等事作不出來。
當真的查出有人耍錢,處置起來,殺伐果斷,誰也不敢求情。書中是這樣寫的
將骰子牌壹並燒毀,所有的錢入官分散與眾人,將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攆出,總不許再入;從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錢,撥入圊廁行內。
壹個大家庭,必須有壹定的規矩,有壹定的原則,賈母雖然是行善之人,但是遇到原則問題,決不手軟。
元宵節的時候,賈母發現,只有麝月秋紋,不見襲人,就說“如今她有些拿大了,僅僅支使些小孩子出來”。
當王夫人說道“襲人在熱孝當中,不便前來”
賈母其實還是在堅持自己的原則說
“跟主子講孝與不孝,若是她跟著我,難道這會子也不在這裏不成?都是因為我們太寬了”。
這就是賈母,在家庭中雖然沒有老祖宗的架子,和兒孫們經常聚在壹起玩笑,但是該有的秩序必須要鮮明。
賈母真正力挽狂瀾的時候,是在賈府出現生存危機的時候賈府被抄,賈赦,賈珍被抓,整個賈府亂做壹團。賈政只有低頭嘆氣的份,賈府上下人心惶惶,哭聲壹片。賈母這個老太太及時充當了中流砥柱。
她臨危不亂,知道眼下重要應該解決的關鍵點,把自己多年積攢的財產拿出來分發給各房兒女,除此之外,她的氣勢和氣度,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家的恐慌,從物質到精神,給了大家壹個支柱。
賈母有著幹練的指導才能,在大的事情面前能穩住陣腳,不慌亂迅速的想出辦法。難怪她自己說
“年輕的時候比王熙鳳還來的”。
但是就是這麽壹個定海神針式的人物,有壹次卻成了最膽小的,其他人都沒什麽反應的時候,在她心裏卻成了大事。
草棚著火這樣的小事卻讓她成了那個最膽小的那就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給大家講雪下抽柴故事的時候,劉姥姥剛剛提到柴草,南院馬棚的柴草就起了火。
寫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書中是這麽說的
“賈母是最膽小的,聽了這個話忙起身扶的人,初到樓上廊上來瞧”。然後趕緊讓人燒香拜佛。
當時聽故事的人很多,太太小姐壹大群,別人都不怎麽理會。賈母如此反應是不是有些反常?
當然年老體衰是壹個原因,再有這時候的賈府其實已經走向沒落了。
用冷子興的話說就是“外面的架子隨在,內囊卻盡上來了”
這樣的壹個家庭,經歷過世面的賈母明白,是經不起什麽意外了。賈府雖然看起來還是熱鬧非常,其他人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存在,賈母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了。
她到清虛觀打醮時的表現也說明了這壹點。
打醮本來是祈求平安的,所以在打醮的時候,賈母還上了香,拜了佛。還在佛前拈了戲本。
這種戲本是隨機抽取的,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戲文的內容代表的就是上天的旨意。
三個戲本中前兩個是《白蛇記》,《滿床笏》,當賈母聽說這兩個劇本時,很高興的說“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
前兩個劇本,白蛇記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起首的故事,暗示著爵位旺相,滿床笏就是朝中奏事的手笏擺滿了床,預示壹家子都是高官。
這兩個非常喜慶的吉祥之兆。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第三個戲本是《南柯夢》
所以前面的吉兆,只不過是夢壹場,最終竹籃打水壹場空。
而賈母是壹個非常信奉神佛的人,對於這樣的事情,想必在她的心裏受到了壹擊。所以聽到第三個後,賈母聽了便不言語。
正是因為打醮的時候,有這個心結,所以面對壹個小小的草棚著火,這個身經百戰的老人不淡定了。
其他的人,只知道安享榮華富貴,豈不知危險早已悄悄來臨。而賈母是這群人中的壹個警覺者,所以壹件小事,在賈母心中卻成了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