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冬到1925年春,聞壹多在美國留學。留學期間,他親身經歷了弱國的人在強國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和欺淩。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激發了他的創作。在紐約時,他寫了許多傑作,如《七子之歌》。
1925年5月,聞壹多提前結束留學,啟程回國。然而,讓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壹多萬萬沒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慘案的血漬。被失望甚至絕望籠罩的聞壹多憤然北上,首次向《現代評論》投稿《七子之歌》等幾部愛國作品。
擴展數據:
著名評論
1,現代作家文:《七子之歌》是壹首擬人化的詩。它模仿《詩經》中七個兒女因某種原因與母親分離,哭泣著渴望回到母親身邊的故事,把香港、澳門、臺灣省被帝國主義占領的七塊土地比作祖國的七個兒女。
他們不堪忍受侵略者的殘酷虐待,都向母親發出了悲傷的呼喚:“母親,我要回來!”“這首詩比喻準確恰當,情感真摯,感染力極強。觸動人心,催人淚下。是壹部控訴帝國主義的血淚之書,是壹篇激發人們愛國意識,喚起人們討伐帝國主義的散文。它不僅感動了當時千千的數百萬讀者。
2.當代作家李朝權:詩人把被西方列強割據的澳門、香港等七塊土地比作與祖國分離多年的七個遊子,用艱苦的歌聲傳達遊子們歸鄉團聚的熱切希望。這是壹首渴望祖國富強和領土統壹的愛國詩篇。
這首詩傳唱了半個世紀,詩人的歌聲如布谷鳥啼哭,有淚有血,飽含情感,感人至深。
百度百科-七子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