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拼音
[楊chūn].
二、來源
古力給黃瓊書的信:“快死之人易缺,快死之人易汙。陽春之歌,和聲必少。”
第三,詳細解釋
1,春天;溫暖的春天。
2.道德政治的隱喻。
3、比喻風度。
4、比喻溫柔好色。
5.古歌名。這是壹首優雅而難學的歌。
6.簡單。
第四,反義詞
悲秋:我對蕭瑟的秋景感到不解。出自李益《上汝州郡樓》:“暮鼓號角似邊州,三十年前我上此樓。今山城哭,不止為秋悲。”
五、同義詞
沒有。
造句:
1,春日白日風香。
2.陽春第三天,天氣逐漸轉暖,喚醒了沈睡的大地。
3.陽春三月,春光明媚,大地生機勃勃,處處春意盎然。
4.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
5.春天和三月,天氣越來越暖和,大地披上了綠色的衣服。
6.陽春充滿了不可抗拒的青春氣息。
7.春天,在微風中,玉蘭樹斜伸著枝條。
8、陽春三月好風光,人面桃花春。
9.陽春三月,大地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繁花似錦的景象。
10,妳玩陽春,只有壹個人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