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原來的建築矗立在半壁山頂,是壹座三硬山布尼瓦殿。當時香火鼎盛,半壁山下建有碼頭和茶棚。後來,魁星樓因年久失修而被毀。新建的魁星樓位於原址的半山上,占地100多畝。它的建築規模比原來的建築大得多,而且增加了許多富有文化內涵的新內容。整個建築色彩斑斕,氣勢磅礴,依山而立,錯落有致。
魁星樓主要景點分布在廣場花園區、宮殿區、園林綠化區三個區域:龍門、中鬥宮、七十二福地、榮世樂真殿、弘文殿、魁星樓主樓、承天臺、靈動泉、環山棧道。其中榮事樂真殿為東西向殿,供奉長壽、幸福、美滿、和諧幸福、富貴、平安八尊塑像,彩繪形象,雕刻精美,風格獨特。弘文廳是場景中的壹組重要建築,由前面的碑廊和兩側的攀爬走廊巧妙地連接起來。館內精選了我國歷史上68位有影響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名人,選取其壹生的精華,用圖像和簡要成就鐫刻在碑上。碑上方有壹幅仿紅木的大型場景木雕畫,記載了中國古代11個刻苦讀書的案例。堂內還有16的魁星文化特色碑刻。整組雕塑構成了壹幅激勵後人、激勵進取、熠熠生輝的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