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nóng?李)是中國的壹種傳統歷法,它也有官方歷法、中國歷、夏歷和中國歷的名稱。農歷是陰歷的壹種,民間通常誤稱陰歷。農歷以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月亮為壹個月的長度,加上象歷的“二十四節氣”成分,並以太陽的回歸年長度作為年份。通過設置閏月,平均日歷年適應了回歸年。農歷是以中國歷法(陰歷)為基礎,融合陽歷的壹種歷法。所以嚴格來說,中國農歷不應該叫陰歷,應該叫陰陽歷。
陽歷又稱太陽歷,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周期制定的歷法。
陽歷的公歷年大約等於回歸年,壹年12個月。這個“月”與農歷正月無關。
陽歷的月份和日期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非常吻合。根據陽歷的日期,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壹年中冷暖季節的變化。但是在每個月,妳都看不到新月,新月,新月。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公歷是壹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四年閏壹次,百年少閏壹次,第400年再閏壹次,即每400年有97個閏年。公歷平均長度距離回歸年只有26秒,累計3300年只需要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