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是我國現行的現代歷法,屬於陰陽合歷,即陰歷和陽歷的合歷。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個月相變化為壹個月,參考太陽年為壹年的長度,加上24個節氣和閏月,使平均歷年適應回歸年。
農歷以12月為壹年,***354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11天。為此,通過每19年插入7個閏月來實現協調。閏月的安排是由二十四節氣決定的。農歷中,月亮圓缺的時間是壹個月,***29天半。為了計算方便,大月定制30天,小月定制29天。壹年的65438+2月中旬,壹般是大小月份交替排列。
農歷的起源:
農歷是中國采用的傳統歷法,也稱為夏歷、中歷和舊歷。也有人稱之為陰歷。它用嚴格的太陰周期來確定月份,用設置閏月的方法使壹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具有太陰月和太陽年的屬性,所以本質上是壹種陰陽合歷。
農歷以日月相會之日為月初壹,即初壹。農歷正月的平均長度大約是29和53059天,所以有些月份是30天。叫月亮大;有些月份是29號,叫做小月。月初的日期是根據太陽和月亮的位置計算出來的,並不是機械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