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中秋節與秋分有關。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時間壹般是每年公歷的9月22日至9月24日。秋分當天,太陽到達經度180(秋分),幾乎直達地球赤道,世界各地晝夜長短相等(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和早晨的陰影)。
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中秋節來源於傳統的“中秋節”。
擴展數據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歷中的24個特殊節日,表示季節的變化。它們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即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而制定的,每壹個都對應著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某個位置。2016 165438+10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四季八節是二十四節氣和歷法的骨架。其他16個節氣是骨架上的樹枝或肉。使用樹枝或肉是天文季節和氣象季節之間的橋梁。
二十四節氣的萌芽期是周朝,所以人們在劃分時間序列時自然會用12這個數字。在古人看來,二十四節氣嚴格意義上是不同的。古人稱節氣為“氣”,二十四節氣就是二十四個“氣”,分為“節氣”和“中氣”。
每個月的第壹天,即月初的“氣”,稱為“節氣”;月中的第二個“氣”叫“中氣”。這樣全年就有12個節氣,12個中氣,合起來正好是“二十四節氣”。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