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這個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在中國農歷中已經使用了4000多年。但現行公歷“大年初壹”定為1949,到今年才“67歲”。
2.上元節,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蘭花節)、夏媛節(水關節)統稱三元節。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至日入冬後的第108天。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節日之壹。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始於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4.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紀年》記載,盛夏太陽在山上時為盛夏,五月為盛夏。它的第壹個下午是在陽光下爬山的晴天,所以五月初五也被稱為“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又叫“午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圖為賽龍舟。
5.中秋節,農歷七月十五。通常稱為鬼節,石鼓和7月30日,佛教稱為笠原節。
除夕、清明節、重陽節是我國祭祖的傳統節日,也是漢字文化圈流行於各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有燃放河燈和焚燒紙錠的習俗。
6.中秋節,又稱月亮節、中秋節、中秋節、八月節、追月節、賞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始於唐初,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壹。
這壹天,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
7.重陽節又稱重陽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旅遊賞秋、登高望遠、觀賞菊花、遍插山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活動。
8.除夕夜,也叫新年夜、新年夜、新年夜、新年夜。是每年臘月(十二月)的最後壹個晚上。
另外,也就是去除的意思;晚上意味著夜晚。除夕也是壹個辭舊迎新,重新開始,萬物更新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