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是對祖先的壹種“墓祭”和“對時間思考的尊重”,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叫“掃山”或“拜山”,南方有的地方叫“掛山或掛紙”。
祭祀的“山”有兩種:壹種是三代以內追溯祖先的,稱為“家山”,家山祭祀稱為“家祭”;另壹種是宗族祖先崇拜,稱為“祖山”、“大中山”,祖山崇拜稱為“掃大中山”。
擴展數據:
中國文化講究孝道,天津民風自古淳樸。天津人緬懷已故的家族祖先,非常重視祭祀儀式。在每年的三個“鬼節”中,清明節是最重要的壹個(另外兩個“鬼節”指的是夏歷7月15日的中秋節和10月1日的送寒衣日)。
清明節,天津俗稱“鬼令”,清明前後10天祭祖,最好的日子是清明節掃墓(天津人曾普遍稱之為“加墳”,後改名為“上墳”),這是天津流傳下來的重要習俗。
在天津的武清區(以前的武清縣),煮熟的餃子被加入到祭品中,壹些掃墓的人折斷松枝,戴在胸前或頭上。壹些大家庭有吃清明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