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色彩斑斕、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抒情交響曲,在民族化、大眾化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成功的嘗試,受到了國內外的熱烈歡迎。群眾稱之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在1960第三屆文學大會上,被譽為壹個階級、壹個民族藝術成熟的標誌。在美國各大洲演出,以其鮮明的風格和中華民族特色獲得國際認可。香港藝術家將其改編成高虎協奏曲、清唱劇和舞臺劇,美國舞者將其改編成優美動人的冰舞。80年代初,《蝴蝶飛過臺灣海峽》在臺灣省唱片廠出售& gt,受到廣泛歡迎,臺灣省刊物也發表了專著和評論,引起各界人士的極大關註。因為電影發行量突破壹兩萬,香港唱片公司壹度頒給作者金唱片和白金唱片。現在< & lt朱良> & gt已飛入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在國際樂壇。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是何於1958年在上海音樂學院讀大二時創作的,而《梁山伯與祝英臺四重奏》第壹版則是更早於他1957年初入音樂學院時創作的。何擅長用西洋配器從中國傳統旋律中創作大曲。他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時候,用了越劇裏的壹段名曲作為小提琴的主旋律。當時何占豪寫的《梁祝協奏曲》,得到了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丁善德的支持,並由當時上四年級的陳剛協助。所以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是集體創作,於5月1959在上海樂舞匯演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