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廟號用於祭祀。
寺廟名稱最初用於祭祀。後世子孫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給祖先起了壹個廟號用於祭祀。這些國王死後,不僅修建陵墓,還修建寺廟祭祀。也可以理解為用祠堂牌位修建大祠堂。用於壹些紀念日,壹些吉日祭拜。不需要建廟來封先人的廟名。這樣,我們的祖先不僅有了壹座廟,而且有了壹個廟名。也可以說,這種祭拜和祭祀,省時省力,每次祭拜都壹次性解決祖先的問題。
第二,為了顯示尊嚴,論資排輩。
簡單來說,廟名:太祖>高祖。能稱為太祖、高祖的,壹般都是王朝的建立者。早期的皇帝對自己的身份並不那麽高貴。劉邦原來的廟號是高祖,加上謚號,就是漢高祖高。只是後來大臣為了奉承劉氏家族,把劉邦的廟號由太祖改為太祖,並與謚號掛鉤:漢高祖。壹般人很難讀懂,就幹脆把劉邦稱為漢高祖。再加上玄武門之變和後期的五代十國,高祖的廟號就廢了,第壹個有名無實的割據政權就叫高祖!趙匡胤認為他與他們不同,他很高貴,所以他把寺廟的名字“高祖”改為“太祖”。
到了朱元璋時期,太祖殿的名稱得到了延續。其實說白了,廟名只是給死人起的名字,普通人在家裏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