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壞月”,南方有端午節采藥的習慣,也傳到了老北京。但是老北京是個城市,沒有地方采藥。所以明代每逢端午,“太醫院官主張,去南海子,捉蟾蜍,取蟾酥。”這種官方活動對民間的影響很大,所以老北京有句話:“癩蛤蟆躲不過五月初五。”
擴展數據:
端午節起源考
聞壹多先生在《端午考》壹文中認為,舉行龍舟競渡的端午節,起源於戰國以前江浙壹帶的吳越人。當時,龍已經是吳越民族的圖騰,聞壹多先生認為,正是這種龍圖騰,後來演變為全民族的圖騰崇拜;就是在端午節的儀式上,我逐漸養成了劃龍舟的習慣。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賈村發現了我國專家公認的最早的“賽龍舟”圖形。
根據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化,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獨木舟和木漿存在。龍舟最初的原型是在單個木船上雕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成用木板制成的龍舟。近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燦爛的高度文明。出土文物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不斷紋身的習俗,生活在壹個水鄉,並認為自己是龍的後代。端午節是他們創立的祭拜祖先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