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月初三,王婆節(又稱兒童節),其活動是在鄉村舉行祭祀;
四月初八,活動是讓牛休息,祭拜牛欄神;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除了與當地漢族和壯族人民的端午節有相同的內容外,每個村莊還攜帶紙船在田間巡邏,驅趕昆蟲,以確保豐收。
8月15日是世界各地青年男女開展社交活動的節日。
6壹帆節,三年壹次,壹年壹次。
瑤族老人過去信仰多神教,節日較多。除了十月和十壹月,壹年中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壹度的“樊沂”節,也被稱為“歡樂節”,更為盛大。壹帆節在立冬後的吉日舉行。“賴糧”的主要目的是向祖先許願,祈求人畜平安,五谷豐登。全村舞獅舞龍,載歌載舞,連續三天唱戲,現在已經很少了,因為影響生產。每到節假日,除了各種慶祝活動,家家戶戶都要置辦豐盛的食物。如:雞、鴨、魚、肉和糯米食品,也可根據季節制作不同的時令餐。糯米制品是各種節日和喜慶日的主要食品。除了豆腐和宴席,婚禮和孩子滿月也要做糍粑。
瑤族老人的祭祀活動大多在節日舉行。過去每逢重大節日,全村或幾個村共同舉行集體祭祀儀式,根據節日不同,對神靈的祭祀也不同。每次祭神,所用祭品費用均攤。祭祀活動結束後,祭品按戶平均分配,稱為“分繪”。個人收入回國後可以用來祭祖,然後作為節日食品。4月8日,牛的生日,讓牛休息,準備雞鴨酒肉,蒸糯米祭拜“牛欄神”,給牛壹團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