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標誌著秋天的正式到來。壹年壹度的秋分是壹個特殊而重要的時刻,大致在9月22日到9月24日之間。今年的秋分是在公歷9月23日,也就是農歷八月初九。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鬥指酉;太陽到達黃經180;每年公歷9月22-24日慶祝。秋分那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世界晝夜長短相等。
秋分是“平分”和“對半分”的意思,除了晝夜之外,就是平分秋天。秋分後,陽光直射的位置南移,北半球白天變短,夜晚變長,晝夜溫差增大,氣溫逐日下降。
傳統習俗
1,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客家人有吃秋菜的習俗。秋菜是壹種野生莧菜,村民稱之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了。制作方法與春湯相同,用魚片做成秋湯。
2.粘住麻雀的嘴
在秋分這壹天,客家農民按照習俗放假。家家都要吃餃子,要煮十幾二十幾三十個不用包的餃子,用細細的竹叉放在田邊上,每天把鳥的嘴粘住,防止它們破壞莊稼。
3.放風箏
秋分也是客家孩子放風箏的好時機。尤其是秋分那天,連大人都參加。風箏分為王耔風箏、鰱魚風箏、糜蛾風箏、雷公蟲風箏和月兒光風箏,最大的有兩米高,最小的有兩三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