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需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然後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再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育新土,折幾根綠枝插在墳前,然後行禮、祭拜,最後吃完食物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寫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3.清明節,也被稱為青年節,根據公歷,通常在4月5日。清明節有兩個習俗:壹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祭祖節日,對祖先的尊重和對未來的謹慎追求;二是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緬懷的主題,還有踏青、愉悅身心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