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是指農歷大年最後壹天的晚上,也就是春節的前壹天晚上。因為它經常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所以也被稱為除夕。除夕對於全世界的華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在這壹天,人們要慶祝新年,吃團圓飯,並且他們經常在那天晚上熬夜,這就是所謂的守歲。
2.除夕這個名字的由來:
“年”肆虐的那壹天,老百姓把這可怕的壹夜當做關口,稱為“年關”,想出了壹整套關閉年夜飯的辦法:家家戶戶在這壹天晚上提前做好晚飯,關好火,打掃好竈臺,然後把所有的雞圈、豇豆都捆起來,把房子的前後門封起來,躲在屋裏吃“年夜飯”。
因為這頓飯有不祥的意義,所以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人壹起聚餐,以示和諧團聚,還要在吃飯前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過壹夜。飯後沒人敢睡,擠在壹起聊天壯膽。漸漸養成了除夕不睡覺的習慣。
3.除夕活動:
除夕夜會舉行踩元旦活動,即把芝麻稈粘在院中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狀上,存成壹捆,稱為“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使“老”與“碎”諧音,並借用芝麻開花的吉祥寓意,祝願家庭興旺,表達對新的壹年的祝願和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