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公歷4月5日)
中秋節(農歷七月十五)
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寒衣節(農歷十月初壹)
清明節: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冬季至日後的第108天。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節日之壹。中國漢族的傳統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受漢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有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郊遊是基本主題。
中秋節:
中秋節,俗稱鬼節、石鼓、七月半,在佛教中稱為笠原節。除夕、清明節、重陽節是我國祭祖的傳統節日,也是漢字文化圈流行於各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有燃放河燈和焚燒紙錠的習俗。
上思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初四,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初四,也是嬰兒期的壹天,也就是春浴日。上巳節和花朝節壹樣,正逐漸被人們遺忘。
寒服節:
農歷十月初壹的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祖宗節”、“鬼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朝。這壹天特別註意祭奠先死的人,叫做送寒衣。春寒料峭、清明節、上巳節和中秋節並稱為壹年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壹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和愛人給關心的人送去溫暖衣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