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觀音的原譯名是觀音,是梵文“阿鐵魯直低濕切邏輯”的意譯,意思是“壹見就能馬上除音”到了唐代,為了避諱太宗李世民,去掉了“世”字,所以簡稱觀音。
觀音是大乘佛教中非常受崇拜的菩薩。中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廟都有觀音像,民間也有很多觀音的崇拜者。比如佛教天臺宗和密宗分別流傳“六道觀音”,禪宗也塑造了各種觀音像。凈土宗拜觀音為“西方三聖”之壹。
隋唐以來,人們逐漸形成了廣泛的觀音菩薩信仰,形成了以供奉觀音為主的三大佛教節日。農歷二月十九是觀音聖誕節,農歷六月十九是觀音開悟日,農歷九月十九是觀音出家日。在壹些地方,這三個節日被稱為觀音菩薩聖誕節。
在觀音出家的那壹天,中國各地的寺廟都會有大小不壹的儀式。壹般的儀式有:唱《香贊》,念誦菩薩名,《大慈大悲咒》,唱《觀世音大師頌》,《觀世音菩薩》,念誦觀音名,祈求最終皈依。
觀音菩薩出家日的由來和依據,目前無從考證。在觀音菩薩的三個佛教節日期間,我國各地的寺廟都會舉行大小不同的儀式。他們的大致願望是:唱《香贊》,念誦菩薩名,《大悲咒》,唱《觀世音大師頌》,《觀世音菩薩歌》,念誦觀音名,祈福三皈依。
廣大佛教徒慶祝觀音聖誕的香火會,稱為觀音會。普陀山是觀音道場的中心,所以恰逢觀音菩薩聖誕節、觀音菩薩開悟日、觀音菩薩出家日,是最隆重的儀式。
參考百度百科-觀音出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