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主要有三種,它們是“五服、七服、大衣”,統稱為“三服”。
壹、《五服》:“五服”梵文“安妥惠”,直譯為“穿衣服”。這件衣服是用五塊布做的,壹長壹短,壹共十個間隔。
二、《七衣》:“七衣”梵文“玉多羅僧”,直譯為“外衣”。這件衣服是用七塊布做的,每塊布兩長壹短,壹共二十壹個間隔。
3.“大衣”:“大衣”在梵語中是“僧伽羅人”的意思,字面意思是“聚衣”或“大衣”。這件衣服分為九類。——9項“質量低劣”,11項“質量低劣”,13項“質量低劣”。這三種衣服都是兩長壹短各壹件。15篇“質量低劣”,17篇“質量中等”,19篇“質量中等”。這三種衣服都是三長壹短。二十壹個“上下品”,二十三個“上中品”,二十五個“上頂品”。這三種衣服都是四長壹短各壹件。這些九級大衣:九件“劣質大衣”,每件三格,共27格。甚至還有25個“上品”,每個上品四長壹短,共計125個音程。
“三服”的用法:“五服”壹般在躺起來的時候用。據說也是上班用的,所以也叫“工作服”。但在我國,僧尼上班都穿漢服西褲外套,不用“五服”。“七衣”用於聽經、念經、儀式,或用於群眾集會,故又稱“入衣”。“外衣”用於說、辯、因緣,或迎王禮儀。
根據《摩訶僧四分法》第二十八條、第七條,“三衣”的縫制方法,如果料子薄,也可以兩層、三層、四層合縫。
壹般寺廟裏的和尚都會穿奈衣、海清之類的衣服,在不同的場合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