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也就是管壹方的社稷神。秦漢以後,被民俗廣泛崇拜。在道教神靈體系中地位較低,但在民間信仰中極為常見,是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對土地神的崇拜始於明代。明朝有很多土地廟,和朱元璋皇帝有關。
據《朗逸滿抄》記載,朱元璋“生於盱眙縣靈香土地廟。”因此,小土地廟在明代備受尊崇。土地神的形象大多衣著樸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多為須發皆白的老人。總的來說,土地廟裏除了塑造土地神之外,還塑造其配偶,稱其為“土地婆”,給土地神* * *上香。
歷史形成:
社神源於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土地是人類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獲取生活資料(衣、食、住等)的最重要來源。).對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物質的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先早就對土地產生了崇敬和崇拜。
但是,因為“地大物博,不能遍尊;五谷豐登,不要壹個壹個的犧牲。所以封土,立社,說明有土尊。”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土地神還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被稱為“社”。按照我國的民俗,每當我們播種或收獲的時候。
農民應該建立社團來祭祀、祈禱或獎勵土地神。古人認為萬物生於大地,所以土地神是被廣泛崇拜的神之壹。自古以來,社神就成為了禮制中的禮神。
在中國南方,如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普遍崇拜土地神,土地神信仰歷史悠久。
漢代是中國南北風俗融合的時期。土地神信仰最遲在漢代傳入北方地區。古代北方人民也有祭拜土地神的習俗。對土地爺的信仰,寄托了人們消災避禍、祈求保佑的美好願望。
今天,古代的“社神”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在中國南方的壹些地方還保留著祭祀土地神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