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農歷二月二十九)叫除夕,意思是把舊布打新。早上,家家戶戶貼春聯和年畫,放鞭炮。舊時代春聯的內容多為吉祥喜慶的文字,不同的人貼的春聯內容也不同。
在正月初壹,它被稱為“春節”,以前被稱為神下凡的日子。大家早起,爭第壹,放鞭炮,寓意“萬事大吉,全家平安。”大人小孩都穿時髦的衣服,壹派歡樂的氣氛。早餐多做些糖茶和“平食”,使之香甜吉祥。
大年初二,人們開始走親訪友,而大人則帶著孩子走親訪友過年。出門見面,不分親疏,互致問候。家家有糖果、花生、瓜子、糕點、巖茶。客人們,互相問候新年,熱情好客。城鄉各處,妳來我往,好不熱鬧。這種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大年初三,家家戶戶早餐多吃“扁食”,有“初三吃扁食,不咳嗽不喘氣”的說法。
大年初四,新婚男子帶著妻子去嶽父家,嶽父用豐盛的酒席招待“貴客”。當天夫妻二人返回,不得過夜,稱為“正月媳婦不空。”
大年初五是個“小節日”,就像大年初壹的射獵盛宴,只是節日氣氛略遜壹籌。那壹天,市場店鋪開門,各家店鋪放鞭炮,互祝“財源廣進,生意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