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祭祀秋天和季節的豐收演變而來。“九”之數是《易經》陽之數,“九九”之數重,故稱“重陽”。因為日子和月份都在第九天相遇,所以它也被稱為“重陽節”。重陽節是壹個吉祥的日子。
古代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賞菊花、佩戴山茱萸、祭神祭祖、飲酒祈福長壽等壹些民俗,流傳至今,並增添了尊老的內涵。重陽節宴飲,感恩敬老,登高賞秋,感恩敬老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史料與考證
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秋天會舉行收獲和祭祖等活動。據魯《春秋》記載,古人在九月莊稼豐收時,要祭祀天帝和祖先,以感謝天帝和祖先的恩情。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祭祀活動的最初形式。
重陽節始於古代,傳於西漢,盛於唐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重陽祭祖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是壹個意義深遠的古老民俗。重陽節、除夕、清明節和七月三十日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