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6歲12,在以前主要是家庭條件決定的。如果6歲時家庭條件不允許,就要等到12歲才能刮胡子。至於剃頭的日子,壹般放在春節後的二月初二,所以就有了二月二,剃頭的日子。
其主要情節有貼對聯、轎子托親、編親、編花、剃頭、河裏撈盆、送花編客等。,以表達加強友誼、祝願孩子健康成長、成功的意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這裏的人會簡單的去做。為了不耽誤春節後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他們不會拘泥於時間。他們會在春節前後選擇壹個吉日剃頭,但要在2月2日前。
在舊社會,由於生活和醫療條件差,嬰兒很容易死亡。受封建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女孩子好養。幾代單槍匹馬的家庭或富裕家庭生完孩子後,在男孩頭後留壹個馬尾辮,把他當女孩養。這種馬尾辮俗稱“奶奶拖”。
在皖北城鄉,壹般習慣在孩子十二歲時給孩子剪“奶奶拖”,在蘇北也習慣在孩子六九歲時給孩子剪“奶奶拖”。剪“奶奶拖”是蚌埠非常重要的生活習俗,和婚喪嫁娶壹樣隆重,禮儀復雜。按照習俗,整個儀式和所有費用都由孩子的叔叔負責。
日期大多定在農歷六月初六,少數定在正月初六。那壹天,會舉行壹個大宴會,親戚朋友都會來祝賀。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切”。切之前壹定要放鞭炮,還要準備兩盒蛋糕,用紅紙包好。孩子剃頭的時候要用腳踩在餅上,表示會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