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含義
中國有壹個成語,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對方如火如荼,局勢緊張,壹觸即發。書法原描寫蒼勁有力。後來常形容氣勢洶洶,或局勢緊張,壹觸即發。
《韓莽傳》:“各省震動,傳之,兵臨舒朗,無不狂傲。”南朝梁元昂《古今書評》:“單薇書法如虎震龍威。”、石《兵推錄》卷二:“[袁盎書評]梁家書,如虎震,劍拔弩張。”
第二,例子
宋明廉《後記·重拍吉日圭司碑》:“筆法雄壯,有張力。”楊慶毛尖《陳靜雜記·丁筍》:“偶筆,學畫,風雨葉,縱橫別離,亦甚驕。”
陳清廷焯《白玉齋詩》卷壹:“賈萱詩太專註,如破陣、水龍吟,難免緊張...寫在信裏,文筆蒼勁深刻,不必緊張,是絕技。”魯迅《文壇傑界亭三家二雜文》:“妳成就了什麽?”
老舍《壹家四代之下》四:“他還是很自然的,沒有表現出他的傲慢。”萊文《清宮史》(第二卷):法國軍艦在閩江口頻繁往來,但談判緊張。看來福州船政局也難逃法國軍艦的炮火。
第三,造句
1,雙方已經到了緊張的地步,警察及時趕到制止了爆打。
在緊張的氣氛中,兩家公司的談判開始了。
3.5個小時,雙方從有說有笑變成了緊張,然後又恢復了有說有笑。
4.房間裏的裝飾雖然幹凈,但掛在正廳的壹幅對聯卻透著壹種緊張的氣勢,透露著主人不凡的胸懷。
5.對這個結果的不滿幾乎讓所有人都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