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1點,1 ~ 3點,3 ~ 5點,5 ~ 7點,7 ~ 9點,9 ~ 11點,中午,11 ~ 65438。
雕刻-古代時間是由漏壺測量的。
漏鍋分為播種鍋和接收鍋兩部分。播種釜分兩層或四層,都有滴水的小孔,最後流入接收釜。收水壺有壹個直立的箭頭,上面刻著100分鐘。箭頭隨著儲水逐漸上升,露出分鐘數來顯示時間。而壹個24小時的晝夜就是100分鐘,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以看出,每個時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中午3點”相當於現在中午的1: 43.2。
“庚”、“庚府”、“庚樓”等詞都來源於“庚”字。我之前說過,在中國古代,壹晝夜分為十二小時,也就是壹小時兩小時。在白天,人們可以通過看太陽、日晷或定時的“銅鍋滴水”來判斷時間,但在晚上,他們不知道時間,所以有人會看“銅鍋滴水”,並根據時間通過打鼓來告訴人們。古人規定每次(大約晚上7點至9點)叫“起床”,即“壹表”;二是石海,也就是晚上9點到11點;三更是午夜,也就是晚上十壹點到淩晨壹點...第五更是最後壹更,已經到了印石,也就是淩晨三點到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