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三、錢、大學、中庸、《論語》、《詩經》、《尚書》、《禮記》、唐詩等民族智慧的結晶,其中《論語》包含著極其豐富的人生哲理。更值得壹提的是,當時翻譯佛經使用的語言是唐初“切韻”制的中原漢語,閩南話使用的“河洛話”是唐代中原漢語的“母語”。後來佛經被日本留學生用片假名傳到日本,但至今無用。今天日本人念佛經,背詩,都是用閩南話念佛經,用漢語發音,和閩南人差不多。這就足以解釋為什麽很多佛經都是用普通話音譯或者轉述,而用閩南話卻很好理解。
驕傲的是,如今的閩南語已經成為地球上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壹,還被記錄在1997年美國發射的“釋放者”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在浩瀚的銀河中尋找知音。以閩南語為漢語參考系的語言專家李如龍教授介紹,閩南語包含了很多古漢語的元素,無論是語音、詞匯還是語法。對此,相關專家做了比較充分的對比。學習古漢語,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閩南話的口音,比了解其他地區的方言更有優勢。比如“鼎”在古漢語中通常是指壹個鐵鍋,閩南語的發音與古漢語的音義壹致。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就沒有閩南人那麽方便理解了。
我來自福建南部的泉州。。我初中的時候也提過以上內容。
比如文言文裏,走就是走的意思,這裏走的發音就是走。
走就是跑的意思,這裏跑的發音就是走。以及上面給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