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壹種說法。唐卡起源於吐蕃的文告和僧人講學時到處懸掛的布畫,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有人深信,早在古代的象雄國就已經出現了。
據考證,唐卡的形式與遊牧部落的生活經歷有關。藏族人靠水草生活在廣袤荒涼的高原上,卷卷包裹的唐卡成為他們隨身攜帶的寺廟。畢竟唐卡比雕像輕,又不同於壁畫。無論走到哪裏,只要把唐卡掛在帳篷裏,甚至掛在樹枝上,它就會成為藏民祈禱、崇拜、觀想或祝福死去親人的象征。最小的唐卡只有手掌大小,畫在紙、布或羊皮上;大唐卡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吉祥之日都展示給廣大信眾。當它慢慢展開時,可以覆蓋整個山坡!青海塔爾寺就有這麽壹幅巨大的唐卡,每年都會在山坡上緩緩展開。當地人叫它“太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