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陰歷算法和陽歷算法是有區別的。農歷按農歷十二月計算壹年只有354.4天,比陽歷回歸少10.9天。為了防止某些年份出現“六月落雪”的現象,要協調好農歷和陽歷的季節關系。中國在春秋時期采用“十九年第七個閏月”。也就是說,在19個回歸年(6939.6天)中,會在農歷中插入7個閏月,使農歷的冷熱變化與公歷基本壹致。
而且2012年正好是農歷七月,所以有兩個七月。在稱骨理論中查月骨重表,並不能解釋閏月出生的人的骨重。閏月出生的人怎麽算,應該用7月的0.9梁還是6.5438+8月的0.5梁?
都不是。閏月前半月出生的算本月,後半月出生的算下月。
比如2012年7月14日出生的孩子,7月份就是0.9兩。
閏月7月16日出生,8月算的話就是1.5兩。
註意,古人是用小時來計量時間的,壹小時相當於現代的兩小時。十二點有壹個特殊的小時,從11—01,跨越了兩天的夜晚。如果是11—12夜間出生的,則算作第二天。
結論說如果有閏月,閏月前半月出生的算本月,後半月出生的算下月。網上有很多說法,不妨壹起了解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