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祝賀還包括:
好運——我體會到了,蘇澤格。
恭喜發財——巴亞壹夫
身體健康-畢葉通加拉嘎烏
祝賀和頌詞是蒙古族特有的文學形式。當牲畜繁殖,地毯完工,婚禮結婚,嬰兒出生時,雄辯的“惠錦”(壹種抒情贊美詩)將祝福人們,並提出吉祥的詩。喜氣洋洋的酒席上,熱情好客的主人首先要朗誦壹段熱情的祝酒辭,勸客人喝酒。
這種充滿草原氣息,以吟詩的形式出現的祝頌,自古以來就在蒙古族民間流傳。從古代薩滿經書、英雄史詩等民間口頭創作來看,祝賀和贊美源於勞動,是獵戶和牧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原始宗教薩滿教出現後,巫師(蒙古語稱為“博”)借用這些古老的歌謠或改編成各種薩滿教的祭祀歌。
古代的謳歌大多是贊美世界、山川、河流、自然之物,祈求漁獵、畜牧生產。後來,由於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獨立的農業經濟部門的出現,自然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民間的問候和贊美逐漸消除了古代問候的原始宗教色彩,取而代之的是對勞動生產的直接描述和對勞動成果的熱烈贊美。
然而,最精彩和眾多的祝賀是贊美日常生活的作品。從節日“那達慕”大會到婚禮儀式,從家鄉山川到五種牲畜和日常器皿裝飾品,都有相應的作品給予熱烈的祝賀和贊美。?
賀辭和悼詞多在莊嚴的場合或喜慶的儀式上演唱,所以色彩鮮艷,真摯熱情,寓意深刻。它在表現形式和語言風格上都不同於壹般的民歌。民謠多為四行壹段,重疊重疊,而祝賀贊美則壹氣呵成,不分長短。民歌和詩歌要求押韻,句式整齊。賀詞不壹定講究嚴格的節奏,主要追求口語的自然旋律,朗朗上口,流暢,是壹種有壹定格局和語調的自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