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符號簡介:
太歲符號是戰國時期的壹種“歲星紀年法”,意思是用歲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來表示年份,周期為12,用途在於古代天文歷法計算。
起初,由於人們擡頭觀察天體的運動,用來表示的地理方位往往與生活中習慣的方位相反。木星,也就是木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木星每年以365,438+0度運行(65,438+0天,木星的公轉周期為398.88天)。如果以1.86年繞天運行,那麽每86年就是1天,被稱為“木星的超時”。這個錯誤很麻煩,會導致歷法計算不準確。
為了避免誤差,戰國中後期,天文學家設計了完美的太歲星。太歲是由舊星改造而成的虛星。太歲被指定與五大行星同向旋轉。由此,人們在使用太歲年表時,太歲的運動方向與地理習慣是壹致的(北到南,左到西,右到東)。再加上規定太歲每年走30度(1陳),12正好繞天壹圈,所以可以用來更準確地定年(後來演變成幹支定年法,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不會有誤差。
繼續文學的壹般考試?城郊社壹百壹十九考:“太歲之人,十二辰之神。木星壹年運行壹次,日歷十二天壹周,如果是壹個臺階的話。從子到陽,從午到海到陰,傳統時代所謂十二神。”古人把星期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地球的壹個分支,叫做壹次。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壹周,大致是每年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