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藍燈可以說是客家舞燈的起源,是客家采茶戲的原型。茶藍燈俗稱“茶燈”,都督、瑞金客家話俗稱“擦茶籃”,寧都客家話俗稱“動燈”、“動茶燈”。
“茶籃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唐朝末年,動蕩的社會導致大量中原人南下。壹部分人到達杜愚黃林、寬田等地定居後,與山為伴,與水為鄰。他們整天爬山種茶,努力工作。
他們唱著民歌和茶歌,消除疲勞,傳遞心情。最早的茶歌是《十二月采茶歌》。正月到十二月叫“順序采茶”,十二月底到正月叫“倒采茶”,春夏秋冬唱時叫“四季茶”。
隨著采茶歌的流傳和發展,客家人紛紛加入采茶采茶的行列,發展成為以當時茶區盛行的花燈、龍燈、舞獅等形式載歌載舞的“茶籃燈”。到了明清時期,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茶藍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