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吉日查詢 - 客家習俗中有哪些具體的建遷禮儀?詳細介紹?

客家習俗中有哪些具體的建遷禮儀?詳細介紹?

舊時代,蓋房子要請“三定”,所謂“風水寶地”的選擇。首先,確定地形;二要看過去的“弊”,最應該避免的是“三害”;三是定下破土上梁的日期,“擇黃道為吉日”,說“最重要的是洗腳”。初步決定後,我們還要專程去復查。破土的那壹天(或者早幾天),要裝上“楊公府”,要祭祀公雞。建成後,夜香每天都要拜祭“福”,建成後還要供奉幾年。架設梁柱時,請工匠們“鼓掌”、“鋪糧米”、“鋪富耙”。新梁上要掛滿五谷種子的紅布袋。親戚朋友要互相祝賀,說“送茶”。朋友可以隨意給錢或者東西。公婆給雞,給魚,給肉,給掛面或面條,他們也互相幫助,稱為“給工”。主人要辦很多酒席,就是破土時的“落石酒”,梁柱安裝時的“上梁酒”,完工時的“圓房酒”。此外,每月初壹、十五也要“為神祈福”,既是對神的尊重,也是對工匠的招待。因為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所以有“買地比蓋房子容易”的說法。建國後,迷信越來越少,但給工人送禮、祝賀、擺酒席依然盛行。民間搬遷被稱為“過度”。在吉日黎明前,男戶主要挑好火擔子。壹頭是壹口鍋,裏面裝著燃燒的灰燼,撒上麩皮,使之煙熏火燎;洗衣籃的另壹端,放著香爐、點著的蠟燭和祖宗牌位,香爐裏也擺滿了點著的香;家庭主婦用鍋鏟捧著米甑,甑內用紅紙包著五谷、豆類、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小麥),合稱“五谷”;兒孫們拿著火鏟、鏟子等炊具,每個器具都要貼上紅紙。出門時,戶主先走,主婦跟著,放鞭炮。戶主邊走邊說:“請來新房子住吧。”鄰居們也放鞭炮祝賀他們。走出新房的大門,事先安排好的家裏親戚放鞭炮點火。進屋後,點上蠟燭和香燭,把祖宗牌位擺放好。搬家時,女兒家不陪,天亮才能進新房。同時,她要避免在“火”的路上遇到路人,以免碰上自己的好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思想意識也不斷提高。如今建房搬家的禮儀已經大大簡化,變得更加科學實用。
  • 上一篇:學日語哪個好?
  • 下一篇:馬驍鮑莉卡2元包的抽卡技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