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句老話:“冬天至日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餃子”。在冬天的至日,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吃了壹大碗餃子,喝了壹口餃子湯,就覺得渾身發熱,耳朵發熱,全身的寒氣都被趕走了。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這麽壹句話:“冬天至日的時候把耳朵凍在餃子碗裏也沒人管。”
按照我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晚上11到第二天早上1的時間為子時。“子”是“子時”,與“嬌”諧音,意為“大團圓”、“吉祥如意”。“交集”就是新的壹年和舊的壹年相交的時刻。
餃子意味著大齡結婚,在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壹種巨大的幸運。此外,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好運,而吃餃子象征著繁榮。
冬天的至日和壹年壹樣大:
冬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壹。漢武帝時期,二十四節氣被吸收到歷中,作為指導農耕的歷法的補充,節氣的劃分采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
在殷周時期,規定冬季至日的前壹天為壹年的結束,冬季至日節相當於春節。古人把冬天的至日視為壹個大節日,並有慶祝它的習俗。
此外,冬季的至日是崇拜神靈和祖先的日子。這壹天,古代皇帝會在郊外舉行祭神儀式,民眾會在這壹天祭拜祖先。有句話叫“冬節無祖”。無論如何,外出的人都會在冬天的至日回家祭祖,許多地區也將冬天的至日視為團聚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