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習俗:送粥飯也叫“送月飯”。壹般男孩出生後20天,女孩18天,要設置雙日期。如果單日算的比較匆忙,那就要錯開,1天早壹點或者晚壹點。奶奶要走了,奶奶不在,換成了我姑姑,還有我姑父。大部分叔叔充當奶奶的腳,腳的數量取決於送多少東西,送多少東西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而定。
和平往往不同於近鄰的情況。親戚鄰居送的東西很多,粥飯也很豐富。80年代以後,大部分都是開著拖拉機或者三輪車去的,還有他們結婚的姐姐,姑姑,阿姨。東西要包括大米、白面、掛面、雞蛋、紅糖等。只有雞蛋應該是單數,其余的應該是偶數。
此外,還會給寶寶送幾塊顏色鮮艷的布,每塊3到4英尺不等,讓寶寶穿衣服。有的給男寶寶縫老虎枕頭。滿的時候用彩布蓋在上面,用紅色的登山鞋帶系緊。
此外,還有1只紅公雞和1只母雞。小雞脖子上系著紅布,母雞系著紅繩。女嬰離開了公雞,男嬰離開了母雞。留下的雞可以賣掉,換成布料給嬰兒做衣服。回到雞身邊,放開繼續餵它。
親戚朋友,尤其是母親的家人,都來祝賀田,稱之為送粥飯,或稱送米,也稱送米,送湯米,送糖飯,做湯,送奶飯,看幸福,吃面條,吃面條,做天等等。6日、9日或12日送粥送飯時,設宴招待前來祝賀的親友。
通常,親戚朋友和鄰居在看到紅摘或收到開心的笑臉後,會給產婦送壹些雞蛋、面粉、小米、零食等禮物。在過去,這是壹種人情,也具有幫助鄰居的性質。除了主人家,壹般都不吃了。在壹些地方,主人家會回贈幾個紅雞蛋以示感謝。
以上內容來源:百度百科-送粥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