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相聲經常大量使用類似於小品的表演,卻沒有小品那麽豐富的道具。他們仍然用臺詞開玩笑。很難在幾分鐘內完成。他們兩個演員配合相當默契,負擔也恰到好處。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的喜劇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簡單來說,兵奇誌處在壹個沒有相聲土壤,但又急需娛樂形式的地方。在相聲已經從其民間形式中分離出來,轉化為舞臺藝術和電視藝術的時代,他們在湖南的興起與十年後北京、天津相聲劇場的興起並無不同,只是他們的興起是在互聯網尚未興起,娛樂形式非常單壹的時代。
在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膨脹,但網絡尚未出現的時代,長沙這座城市孕育了壹種獨特的本土舶來文化,即“歌廳”。現在要看起源於十九世紀末民間市場,至今仍承載著大量舊時代禮儀的相聲,大概是“卡拉ok”兩個字比不上的。
但在兩人合作期間,相聲的“傳統”在90年代中期被切斷。經過春晚帶動的晚會相聲小復興和梁左等人的推廣,已經塑造成“晚會兩人或多人15分鐘幽默言語表演”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