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如下:
1.原料(棉絮)均勻地鋪在餵棉簾上,羅拉的相對轉動和螺紋軸羅拉、羅拉的轉動,餵紙羅拉和連續餵入在棉層的強力控制下,削弱了棉層的夾持力,當齒對棉絮的鉤力和摩擦力大於其夾持力時,棉絮中的精梳纖維逐漸被針梳羅拉帶走。
2.刺輥與餵棉輥之間的張力在1000倍左右,棉絮分離成單纖維狀態,有大比例的雜質附著在棉纖維上。在刺輥高速運轉的作用下,產生很大的離心慣性力。當刺輥離開餵棉羅拉壹定距離後,這些雜質在離心慣性力的作用下,沿著羅拉外圓的切線方向不斷被甩出。
3.棉纖維比重小,離心慣性力也小,被鋸齒鉤住。隨著齒條輥進入接棉板,在氣流的作用下通過輸棉通道被送到集棉塵籠表面,形成壹層棉層。隨著塵籠的旋轉,它被壓棉輥壓平,並被送到第二個餵棉板。原理同上,而混有灰塵和短纖維的空氣通過塵籠的網孔,通過風道送入除塵裝置。
4.棉花輸出寬度正在進行壹定程度的調整。向外拉兩邊的拉桿可以拉長寬度,向內推兩邊的拉桿可以縮小寬度。形成的棉層被送至卷棉輥並自行卷繞在木輥表面。
擴展數據:
彈力棉的發展歷程:
1.彈棉花是壹門古老的手藝。壹開始都是彎彈弓,磨盤,玩花杵,拉紗桿。掛弓的結構很簡單。玩花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用玩花錘打弓弦,讓棉纖維松動,但每人每天要打8斤皮棉。傳承的方式也是師傅帶徒弟或者父親傳兒子,所以很多玩花藝人的技藝是代代相傳的。
2.20世紀90年代,打棉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彈棉機的出現使彈棉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弓、磨盤、彈花錘等彈棉設備開始淡出彈花藝人的視線。
從事這個行業的工匠屈指可數。能把純手工藝堅持下來,發揚光大,實屬難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彈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