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彜族地區,人們通常在農歷十月左右慶祝彜族年。彜族年在彜語中被稱為“庫斯”,“Ku”是年的意思,“歷史”是新年的意思。
涼山彜年主要在布拖、美姑、昭覺、甘洛、喜德等17縣(市)使用,其中昭覺、美姑、布拖、喜德具有代表性和特色。
姓氏
新中國成立前,彜族因地域、方言不同,分支眾多,有許多不同的稱謂和自我描述。主要稱謂有彜、黑彜、白彜、紅彜、幹彜、花瑤、米茶。
主要自名中,雲南的昭通、武定、祿勸、彌勒、石屏,四川涼山、小涼山的彜族自稱蘇諾、那蘇、涅蘇,約占總人口的1/2。雲南哀牢山、無量山、開原、文山、馬關等地的彜族自稱米砂(Po)、拉蘇(Po)、普拉坡、尼普。貴州彜族自稱、那、儺、聶。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民族鑒定,並按照廣大彜族人民的同意,采用丁儀的“彜”作為全國統壹的名稱。